春运将至谨防流感传播中西医防控皆有招(3)
“预防流感最重要的还是要注意少去人群密集地,戴口罩防护,流鼻涕、打喷嚏要注意更换口罩,勤洗手,多开窗通风等。其实这些常识很多人都知道,只是日常中没有认真做到。”李冉提醒。
在一些人印象里,中医是个“慢郎中”,实际上,中医在解决发热等急症上见效很快。同日下午,记者来到北京中医医院急诊科,主任姚卫海表示,这次的流感季,多数患者起病后发热迅速,高烧难退,还有反复发热,在疾病后期咳嗽迁延等症状,急诊接诊的流感患者中,合并了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占有很大比例。针对本次流感流行季的发病特点,急诊科制备了散寒解热汤,提前煎好装袋,给急诊发热病人服用,对流感引起的发热恶寒、头身疼痛、心烦口渴、咳嗽咽痛等辨证属于外寒内热者效果明显。
很多人为了预防流感,会提前服用一些清热解毒的药物,例如金银花、板蓝根等,姚卫海认为,清热解毒药物较为寒凉,吃多了易伤脾胃,导致抵抗力更低,因此在没有外邪的情况下,不主张服用清热解毒药。
北京朝阳医院发热门诊
据介绍,针对发热的孩子,首先要根据孩子的当下症状、舌脉象来辨证是风寒、风热还是兼具积食引发的,再有针对性地选择穴位、采用相应的推拿手法和力度。推拿按摩能退热的原理在于,可以帮助机体发汗,祛邪外出,缓解症状。同时推拿还能帮助清内热,调理肠胃。
儿科主治医师刘丰给患儿推拿按摩
山楂:健胃消食,活血化瘀;
北京朝阳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宋淑璠刚刚接诊了一位发热的重症患者,是一位患有骨髓瘤的67岁老人,已经发热两天了。“现在看初步的检查结果是感染了流感病毒,是否合并了细菌还需要进一步确认。老人家刚刚做完化疗,抵抗力比较差,情况挺严重的。”宋淑璠拿着化验结果忧心忡忡地说。
新华网北京1月26日电(王坤朔)来势汹汹的流感终于有了渐弱趋势。北京市疾控中心1月23日公布的最新监测数据显示,流感病例和集中发热疫情持续下降。但春运将至,人群流动大幅增加,人们常在车站、车厢等人流密集、不通风处,同时近期气候寒冷干燥,流感传播风险仍然不小,防护意识不能放松。近日,新华网来到北京朝阳医院和北京中医医院,实地探访门诊流感情况,并从中医和西医两个角度请医生给出科学防护建议。
“中医治疗流感的一大优势在于缓解症状比较快,如高热、周身乏力、食欲减退,以及伴随的咳嗽、腹胀等,中医都能很好地解决。”姚卫海说。
北京朝阳医院感染科主治医师李冉
那是不是打了流感疫苗,就“万事大吉”了呢?并不是这样。接种流感疫苗之后,约2周左右才会产生保护性抗体。如果在注射疫苗后就感染了流感病毒,此时体内尚未产生足够的抗体,仍有可能患流感。同时,流感病毒有许多变异种类,每年流行的病毒有所不同,一般都会覆盖新型H1N1、H3N2及乙型。每年世卫组织都会通过对流感的监测,发布预测流感病毒类型的疫苗方案,但如果预测有偏差,人们仍然有可能“中招”。
中医理论认为,孩子的脏腑娇嫩,脾胃消化功能也较弱。 李敏表示,现在的生活水平好,很多家长都会给孩子喂过多的高热量食物,造成孩子饮食积滞,进而生内热,更加容易招致病毒,导致很多流感患儿高烧不退,还常伴有恶心、腹痛、呕吐或腹泻等症状。因此,除了服用清热解表的药物外,还要调节身体内因,激发免疫力,祛邪外出。
儿童是流感的高危人群,在今冬流感高发季儿科就诊人数“爆满”。北京中医医院儿科主任李敏表示,儿童体质较弱,更易受到流感侵袭。“冬季原本就是呼吸道疾病高发季,除了流感外,还有普通感冒、支气管炎、肺炎等。从门诊情况来看,今年发热、流感的患儿确实比往年要多一些。今冬的流感情况属正常范围内,流感发病是有一定的波动规律的,每隔几年就有一个高发期,今冬恰好赶上流感高发。”李敏说,按照以往经验来看,流感一般到1月底势头减弱,同时学生放假放,交叉感染的机会减少,患病情况逐渐好转。
北京朝阳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宋淑璠
测试流感病毒的试纸
相关链接——
那么,是不是见到流感状的病人就应该躲得远远的?也未必。李冉提示,流感在病中的1—7天都有传染性,病初的2—3天病毒传播能力最强,病人退烧之后的传染性会降低很多,但如果仍然咳嗽、打喷嚏、流鼻涕,还是要戴口罩隔离,不但是为了保护他人不受感染,也是避免自身交叉感染。
戴好口罩防护 注意避免交叉感染
有基础病患者尤需注意预防流感
在李冉的诊室,一位女士患者被确认为感染了甲型H3N2流感病毒,与前几天来就诊的家人感染了同一型病毒。“这就是没做好防护、被家人感染的典型案例。”李冉说,流感病毒传染性很强,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直接接触患者或者与受病毒污染的物品接触,也有被传染的可能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