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广告 1000x90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健康 > 养生保健 > 正文

长寿从散步开始5种散步养生方式

来源:网络整理 编辑:管理员 时间:2018-03-02

散步是一项有益健康的活动,是理想的锻炼方式之一。散步的益处很多,可以舒活筋骨,使脉络畅通,四肢健壮;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环;每天坚持走路,还能提高夜间睡眠质量。但是,散步也有不少讲究,一旦走错了,非但不能长寿,还可能对你的身体造成伤害。

5种散步方式选对才养生

散步也需要因人而异,不同的体质者应采用不同的散步方式。

体弱者:甩开胳膊,大步跨

体弱者要达到锻炼的目的,每小时走5公里以上最好,走的太慢达不到强身健体目的,只有步子大,胳膊甩开,全身活动,才能调节全身各器官的功能,促进新陈代谢。而且时间最好在清晨和饭后进行,每日2-3次,每次半小时以上。

肥胖者:长距离疾步走

每日2次,每次1小时,步行速度要快些。这样可以使脂肪燃烧,从而减轻体重。

高血压患者:脚掌着地挺起胸

高血压患者散步,步速以中速为宜,行走时上身要挺直,否则会压迫胸部,影响心脏功能,走路时要充分利用足弓的缓冲作用,要前脚掌着地,不要后脚跟落地,因为这样会使大脑处于不停的振动,容易引起一过性头晕。

冠心病患者:缓步慢行

冠心病患者散步步速不宜过快,以免诱发心绞痛。应在餐后1小时后再缓慢行走,每日2-3次,每次半小时,长期坚持可促进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有助于改善心肌代谢,并减轻血管硬化。

糖尿病患者:摆臂甩腿挺起胸

糖尿病患者行走时步伐尽量加大,挺胸摆臂。用力甩腿,最好在餐后进行,以减轻餐后血糖升高。每次行走半小时或小时为宜。但对正在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应该避开胰岛素作用的时间,以免发生低血糖反应。行走一般选择在餐后半小时,而且活动时间也不要超过1小时。

5招轻松走出健康

1、饭后不要马上动

收拾完桌子,洗洗碗,把手头工作做完,耽搁十几分钟后再出去走走,时间刚好。

饭后立即散步,势必会有一部分血液集中到运动系统去,这样就延缓了消化液的分泌,影响胃的正常消化,容易诱发功能性消化不良。

2、睡前2小时别散步

晚上7-9时散步较好,太晚了氧气会变稀薄,太早了街上人多空气污浊。

美国国家睡眠基金会指出,散步时体温升高,你的大脑会得到降低体温的信号,体温降低使人放松,因而可以促进睡眠。

但如果睡前两小时散步,时间太晚了不足以使身体降温,反而会影响睡眠。

3、逆风散步,顺风返回

如果室外风比较大,那就逆风开始散步,然后顺风返回,这样可以避免因为散步时出汗而受凉。

4、先走上坡,再走下坡

散步起始最好走上坡路,可挺胸、抬头,有利于腰膝锻炼,返回时走下坡,利用惯性,全身有节奏地运动,以利全身放松。

5、搭配一些小动作

研究证明,散步时摆动双臂有助于血液循环和增强心脏力量,这也是乐队指挥多长寿的原因之一。

尤其是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散步时两臂有节奏地前后摆动,有利于恢复健康

晚上散步别贪多 睡前三小时 30分钟为宜

很多老年人常选在晚饭后、睡觉前散步。有的快步走、有的遛弯,常常一走就是一个多小时。但从中医角度看,老年人不宜将主要的锻炼时间放在晚上,而且时长应控制在半小时以内,以免伤气。中医认为,晚上,人的“精气神”内敛,阳气收藏,老年人本就气血不足,加上“久行伤肝”,一旦行走太过,甚至大汗淋漓,不仅伤筋,还易伤肝气。因此,老人晚上散步,以10-30分钟、不感觉疲劳为宜。

美国国家睡眠基金会指出,睡觉前两小时不宜外出散步,以免影响睡眠质量。因为散步时体温升高,人的大脑会得到降低体温的信号,体温降低使人放松,因而可以促进睡眠。但如果散步离入睡时间太近,不足以使身体降温,反而影响睡眠质量。因此,最好将晚上散步时间提前到睡前3小时。

另外,晚上散步动作要舒缓。很多老年人喜欢边走边拍打身体或按摩腹部,这种方式更适宜晨起锻炼的老年人。如果是餐后散步,被拍打的器官会受到刺激,使人体过于兴奋,不利晚上睡眠。因此,大家在晚上散步时,可以有规律地伸伸胳膊、打打拳,让疲劳的肩、颈、肘等部位得到充分锻炼,但动作幅度不宜过大。 

饭后散步不是人人都适合 几类人饭后散步要当心

网友评论:

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ajaxfeedback.htm
栏目分类

秀站网 网页模板网站模板

Copyright © 2002-2011 DEDECMS. 织梦科技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