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性恋不是洪水猛兽 能强制治疗扭转性取向吗
生活中,说到“同性恋”这个话题,人群中总是不乏有人嗤之以鼻或是闻之色变,能够真正做到尊重、并予以理解、祝福的人并不多。尤其是在同性恋的家庭中,为人父母总不愿自己的孩子性取向出格,这也是广大同性恋在出柜前面临的最大难关。那么,同性恋是正常的吗?为什么很多同性恋被视为病人被进行治疗呢?同性恋需要被治疗吗?
同性恋需要被治疗吗
在现代社会,同性恋就如异性恋一样,都是感情的一种类型,并不是异端或疾病。然而遭遇异性恋为主流的传统伦理中,同性恋的存在仍一直备受争议和被歧视。不可否认的是同性恋的人是生来如此,而且,性取向是无法改变的。很多家长或同性恋进入认识误区,相信同性恋可以被治疗。其实,同性恋不需要被治疗,所谓的扭转治疗改变性取向远非科学的方法。
关于同性恋是不是疾病的问题,北美和欧洲的主流观点是这并不是一种疾病,也无需接受治疗。这样的一个观点也是为医学界所支持的。具体的事实证明就是,在1973年,美国心理学协会和美国精神医学会将同性恋从疾病分类系统中去除。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将同性恋从疾病名册中去除,认为同性性倾向乃人类性倾向的其中一种正常类别,同性恋不是一种疾病或不正常,且无需接受任何形式的治疗。2001年,在“中华精神科学会”推出的第三版“中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CCMD-3),将同性恋从精神疾病分类中删除,这意味着中华医学会不再将同性恋看作疾病,同性恋在中国大陆实现了“非病化”。
同性恋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1、最流行的电击和呕吐的厌恶疗法
在之前的采访中,原告小振描述了令人胆战心惊的“治疗过程”:治疗师将冰冷的电极粘在一位“患者”的下体,还没来得及不好意思,治疗师就让他观看男同的性爱视频。每当他出现性反应,机器就会产生电流,像一根针一样,从一点划遍全身。电流过后,“患者”会感到发抖、头晕、迷糊。这样的电击一周一次,治疗时间最长的“患者”一年多都未告“痊愈”。
这就是国内仍在广泛应用的厌恶疗法,根据条件反射原理,强建一条不愉快的反应回路。每当“患者”产生性幻想或冲动时,立即注射可引起呕吐的药物,或直接对其电击。有些治疗师为增强效果,会指导同性恋者观看同志性爱影片。 历史上,只有一名精神病专家Robert Spitzer发表研究称厌恶疗法“疗效显著”,但随后就被指出数据严重造假,他最终也被迫公开致歉。
2、注射雌性激素的化学阉割法
早年还有另一种被动疗法:给男同性恋注射雌性激素,希望以此令其失去性冲动。这种做法至今还在某些国家专门用于惩戒暴力性犯罪者但当其应用到同性恋身上,悲剧就难以避免。最出名的受害者当属“计算机科学之父”--阿兰·图灵(Alan Turing)。1952年,他的同志恋情意外曝光,随即因涉嫌“严重猥亵罪”(Gross indecency)出庭受审。在坐牢与化学阉割中,希望继续研究数学的图灵选择了后者。但是这种疗法副作用显著,图灵表现出了越来越明显的女性性征,胸部不断发育、难以掩盖。最终在巨大的压力之下,他吞食毒苹果自杀。直到2009年,时任英国首相布朗公开向图灵道歉,承认他的遭遇“骇人听闻”。2013年的圣诞前一日,英国王室正式赦免图灵的罪名。
3、宣称“魔鬼在他体内”的驱鬼疗法
封建迷信的东西,哪个国家都不少。 美国的Manifested Glory Ministries教会在2009年成为众矢之的,在一段自拍的20分钟视频中,一名少年被众人包围“驱魔”。他先是被推倒在地、震颤不已,随后被周围的人大声恫吓:“你这同性恋魔鬼,我们命令你出来!”“(魔鬼)在他的肚子内,推倒他吧!”在片段的末尾,这名少年再次倒卧在地上,猛烈咳嗽、呕吐。 同性恋权益团体旋即举报,教会辩称这是少年自己的要求:“他打扮成女人一样,说自说自己也不想如此。”而一位曾在20年前参与过类似驱魔仪式的同性恋牧师回忆说:“除了羞辱和尴尬外,根本没有效果。”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