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提醒家庭止痛的7个误区(2)
我们常见的止痛药包括外用和口服两种,均可以缓解身体疼痛,但口服止痛药会刺激胃肠道,副作用较大。徐建国教授在接受《生命时报》记者采访时强调,当身体发生疼痛时,国际上通行的治疗方法是首选外用止痛药。这是因为外用止痛药可以直接作用在局部,具有简单、方便、快速、有效、副作用小等优点。由于吸收量少,外用止痛药更不会造成胃肠道和心血管的不良反应。卫生部全国合理用药监测系统专家、中国非处方药协会专家孙忠实教授则建议,家庭药箱中应常备扶他林乳胶剂类止痛药,出现扭伤拉伤以及腰背疼痛时抹一点,可以有效缓解疼痛。
很多人拆开止痛药的药盒,就把药品说明书随手丢掉了。专家指出,这种习惯非常不好,只有仔细阅读药物说明,考查药物的禁忌症,严格遵循使用剂量及方法,才能达到预想的治疗效果。比如口服止痛药应尽量在饭后半小时至1小时服用,以减轻胃肠道刺激;外用止痛药通过外部涂抹就能直达患处,迅速起效,但如果在涂抹后能按摩几分钟,更能有效促进药物吸收,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误区三:口服止痛药比外用止痛药效果好。
止痛专家提醒:慢性劳损引发的颈肩腰背痛,急性扭伤拉伤等身体疼痛,国际通用的方法是先行使用外用止痛药,如扶他林乳胶剂,其中主要成分双氯芬酸是医生公认的止痛金标准,可以迅速起到消炎镇痛的作用。止痛,全面俱到不如对症下药。
误区六:所有止痛药物副作用都很大。
误区二:一种止痛药能消灭所有疼痛。
生活中,很多人都受过疼痛的罪,但大多数人总是能忍则忍。而实际上,疼痛被认为是继呼吸、脉搏、体温和血压之后的“人类第5大生命指征”,但对于像颈肩痛、腰背酸痛、关节痛等经常出现的疼痛来说,人们还存在着很多误区。
止痛药有很多种类,每一种都有不同的作用机理,可以针对相应的疼痛发挥作用。因此,当身体出现疼痛时,首先应该根据症状区别疼痛类型,然后再选择和使用止痛药物,像肌肉慢性劳损、急性扭拉伤、骨关节炎引发的疼痛,应优先考虑选用外用止痛药,如扶他林乳胶剂。药物可以直达患处,止痛并且消炎。而月经引起的疼痛、牙痛等疼痛则可以考虑使用口服止痛药,但口服止痛药不是万能的,副作用也相对较大。拿头痛来说,如果头痛患者长期服用止痛药,可能会引起药物依赖性头痛。一旦形成药物依赖性头痛,其危害一是每次头痛会越来越严重;二是治疗起来困难。另外,一般疼痛,比如肚子痛、胃痛最好也不要吃止痛药,因为吃过之后很容易耽误病情,造成漏诊或者误诊,尤其是胃痛,既不能缓解症状,还有可能加重病情,甚至导致胃溃疡、胃出血等严重的消化道并发症。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