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广告 1000x90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急救 > 疾病急救 > 正文

如何预防被海鲜夹伤

来源:网络整理 编辑:管理员 时间:2018-03-01

  2013年6月,厦门一位50岁的庄先生在水产批发市场买了一条鲈鱼,回家路上,装鲈鱼的袋子破了口子,鱼鳍把右脚扎了。被轻轻地扎了一下,庄先生根本没放在心上,谁料晚上就开始陆续出现红肿、高烧等症状,之后病情迅速发展。被扎伤50小时后,因伤口严重感染,右腿膝盖以下全部被截去,才保住了性命。

  如果要防范危险性极高的创伤弧菌,可以将购买的海鲜冷冻,即便携带了这种病菌,在低温下也被冻死了。此外,蘸醋食用海鲜,也是一个值得推荐的良好习惯。

  蘸醋食用海鲜

  一是不要生吃海鲜,鱼虾蟹贝等都要彻底烹熟,可杀死副溶血性弧菌(会引起腹泻等食物中毒症状)等致病菌,也防止创伤弧菌通过口腔溃疡侵入血液;不管是海里的,还是江河里的鱼虾,它们身上可能都带有一些细菌,虽然对健康人群的威胁相对较小,但对于老人、孩子、孕妇及患有免疫缺陷疾病等免疫力较弱的人群来说,尽量不要接触带刺的海鲜,如海胆、螃蟹、海虾等,以免被刺伤,引发致病风险。

  ………………

  2013年6月,大连市一位家庭主妇在洗生虾的时候,右手的食指不慎被虾须子扎了一下,开始没当回事。可过了很多天手指头仍然红肿。被扎6周后该女士来到医院的时候,右手的食指指端已经溃烂。经过了消炎等治疗都不见好,为了避免感染扩大,医生只好将该女士右手食指最远端的两节截掉了。细菌培养发现,女士感染的是一种海洋分枝杆菌。

  创伤弧菌“怕冷”,冬天几乎没法存活,夏天是其活动的高峰时期。另外,这种细菌“嗜盐”,只能在海水中存活,螃蟹、海虾、贝壳及海鱼等都可能会检出。

  “创伤弧菌,顾名思义,就是通过伤口侵入人体。夏天很多人喜欢在海水中游玩,身上的伤口暴露在含有这种细菌的海水中,或者被带有创伤弧菌的螃蟹咬伤,或被贝壳等扎伤,细菌马上就能从伤口侵入血液,以10分钟分裂一次的速度快速繁殖,3~4小时伤口就会红、肿,对于一些免疫力低下的人群,这些细菌会导致组织溃烂坏死,若不及时进行有效处理和治疗,很快就会引起败血症,造成的死亡率很高。”马群飞解释。

  2012年国庆期间,中国台湾一名女子不慎被活蹦乱跳的海虾扎到右腿,消毒后伤口依然红肿疼痛,经过医生判断,该女子遭到了细菌感染,进行了清创处理并截肢。然而最终这名女子还是不治身亡。据媒体报道,女子死亡的原因是感染海洋弧菌,引发败血性休克。

  “不仅是被海鲜刺伤,吃下去也有可能感染创伤弧菌。”冯为民说, “去年夏天接诊了一名浙江慈溪的小伙子,因吃了贝壳类食物出现腹泻症状,开始没当回事,直到双下肢坏死才来就诊,只能通过截肢才保住了性命。这名患者就是吃了带有创伤弧菌的贝类引起的。”

  被海鲜刺伤真有如此杀伤力,并让人截肢,甚至夺去人的性命吗?“被鱼扎伤,一般不会引起这么严重的后果,出现这样的情况,大多是因为鱼身上携带有致病菌,导致了伤口感染而引发败血症,最后威胁生命。”杭州市中医院急诊科冯为民副主任分析。到底是什么病菌能引起如此严重的后果呢?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生物检验科主任技师马群飞指出,可能是海洋源性创伤弧菌。

  海洋源性创伤弧菌搞的鬼

  如何预防海鲜伤:

  不要生吃海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ajaxfeedback.htm

秀站网 网页模板网站模板

Copyright © 2002-2011 DEDECMS. 织梦科技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