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养生做到“两不”多吃羊肉鸡肉和糯米(3)
大寒是冬藏与春生的转折点。此时饮食也应与之前的节气有所不同,要有意识的为身体适应春天的生发做准备。从饮食养生的角度讲,要特别注意在日常饮食中多食用一些温热食物,以此来抗寒气、保阳气。肉类如羊肉、牛肉等有滋补脾胃、温肾补阳的功能,鱼类中鲫鱼、黄鳝有补肝养血温阳益脾的功效。但是在大寒期间,一些燥热的食物比如辛辣、烧烤类食物不宜多吃,以免扰动虚火。
大寒吃羊补身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推拿科主任刘长信:中药足浴有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特别是对于冬季四肢冰冷的人来说效果不错,同时能通络止痛、消炎退肿,对于冻疮有治疗作用。可以去中医院找中医开方,在医生指导下泡脚。【详细】
有些人爱吃羊脑、羊杂,但要注意:羊脑、羊杂中含有较多的胆固醇,每100克羊脑中含2400毫克以上的胆固醇,100克的羊杂中含的胆固醇在300毫克左右,是瘦肉的2~3倍,建议要少吃。【详细】
▲运动:动一动少闹病
做法:光鸡洗净、斩件、飞水;黑豆洗净、浸泡;黄精、枸杞冲洗。所有材料放入炖盅,加水九分满,武火煮15分钟后改文火炖煮45分钟,加少量食盐调味即可。
中医认为糯米性温味甘,能温暖脾胃,补益中气。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提及,糯米脾肺虚寒者宜之,是“补脾胃、益肺气之谷”。脾胃温暖后,人的气息就会变得相当顺畅,从而起到御寒的作用,尤其适用于脾胃虚寒者。此外,糯米还含有蛋白质、钙、磷、铁、烟酸等丰富营养,可以称得上是温补强壮的食品。
▲糯米补脾胃益肺气
此外,按摩肚子能补肾阳。汪栋材说,按摩关元穴、命门穴即可达到补肾阳的效果。脐周围是中焦,脐下就属于下焦,肾属下焦。关元穴在脐下3寸(4横指),用手掌心(劳宫穴)按摩关元穴,身后与关元穴对着的命门穴,脐下3寸(4横指),是守护生命的大门,是督脉上的一个穴位,两手交叉在后面按揉,按揉在原地,不是搓皮,得有一定压力,手心手掌是有一定温度的。这套手法必须每天做,尤其到大寒以后,关元穴补肾非常好。【详细】
烤:烤羊肉串、烤羊腿等味道鲜美,广受人们的喜爱,但在烤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致癌物质,不宜经常吃、多吃。
扒:扒羊肉条味道鲜美,是不错的一种选择。
酥:酥羊肉要经过一个油炸的过程,虽然可口,但能量较高,最好少吃。
▲石锅野米煮鹿肉
研究发现,维生素B2和维生素E具有帮助人体抵御寒冷的作用,一般人在-6℃~-5℃时可能发生冻伤,而补充维生素B2之后,-9℃~-7℃时才发生冻伤。如果同时补充维生素B2和维生素E,那么人们耐受寒冷的能力更强。
大寒吃鸡补元气
大寒期间养生的另一个重点在于滋阴。一般在长江流域从冬至开始降水减少,经过一个月之后的大寒节气正是最干燥的时期,白天平均空气湿度一般低于50%,有时室内湿度甚至只有30%左右。
最强冷天气大寒到了!送您一份“抗冻秘籍”
大寒养生做到“两不”
▲杂粮腊八粥更养人
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营养科主任侯喜信:大寒除了要继续注重滋补肾阴外,还要兼顾养肝,熬一些银耳红枣羹,在羹里可加入无核且瓣膜较薄的橘子,除了能够护肝,还能够润肺和止咳,对呼吸道疾病也有好处。熬羹时银耳量要足,煮的时间要长才会黏稠成羹状。
▲精神:暖身先暖心
▲常按期门穴
“寒为阴邪,常伤阳气”,人体阳气好比天上的太阳,赐予自然界光明与温暖,失去它万物无法生存。现代医学也认为,患有心脑血管病的人,应注意防寒。如冠心病因寒冷易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塞;同时应节制房事,《寿世保元》中指出:“精乃肾之主,冬季养生应节制房事,不能恣其情欲,伤其肾精。”
冬季常吃热量高或滋补的食物御寒保暖,很容易补过了头,平时也可以适当摄入一些蔬菜,如萝卜、青菜、白菜等,这样不仅可以平衡饮食,减轻高蛋白食物带来的脾胃负担,也能为冬天的养生做好扫尾,向春天的清淡饮食过渡。
大寒,寒寒冻冻,除了打边炉取暖,吃些能“发热”的食材,也是暖身滋补的好办法。补阳重物如鹿肉、羊肉、丹参、三七等都是这个时节的美食上上之选。
材料:黄精15g、黑豆50g、枸杞5g、光鸡半只、生姜、料酒适量(3~4人量)
智慧的中国人还将糯米酿制成米酒,使之又演化出一种养人饮食。米酒,在中国南北各地有多种名称,如糯米酒、甜酒、酒酿、醪糟,相传已有2000多年的食用历史,是老百姓喜爱的一种营养保健食品。我们最常见的食用风俗是给坐月子的产妇食用米酒,以促进乳汁分泌,帮助产妇恢复体能。比如客家人用月子酒(娘酒)煮30天的“娘酒鸡”为产妇调补;江苏传统的月子餐“酒酿煮鸡蛋”很受产妇欢迎;湖北地区的人们在“米酒鸡蛋”基础上增加补气血的红糖;安徽农村坐月子是用大灶烧开整锅米酒再煮月子餐;而浙江绍兴用的是米酒,华东是用酒酿,西南地区则用甜酒或醪糟……
材料:鸡半只、花胶50克、人参和黄芪各20克、大枣6枚、生姜数片,水适量(四人量)
俗话说,“小寒大寒,冻成一团”。我国大部分地区小寒和大寒期间都是最冷时期。我们为大家精心准备了 “抗冻秘籍”!
生萝卜味辛性寒,熟萝卜味甘性微凉,有“小人参”之称。在菜肴比较丰盛的情况下,可以做一道白菜萝卜香菜汤,以消除体内过多的油脂。吃火锅时,尽可能多加点白菜、豆腐等凉性食物,有助于消解火锅的燥热之气。
在大寒时节吃鸡肉可以气血双补,抗寒能力大大提高。如果吃的还是热热的羹汤或者暖心的土窑鸡,那更是美味又暖身了。
【注意事项】
▲起居:防风护足好御寒
大寒时节,切忌运动过量,出汗太多,避免阳气随汗液而出,受到损伤。锻炼应选在广场向阳的地方进行,运动项目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快走、慢跑、广场舞等。运动强度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而定,以微微出汗最好,雾霾、下雪天,最好暂停锻炼。【详细】
炖:可以和萝卜等一起炖。炖羊肉最大优点是既能吃肉又能喝汤,在寒冷的早上,来上一碗羊肉汤,配上一个刚刚烙好的火烧,既能饱腹又能驱寒。
推荐人群:肺肾阴虚兼脾胃虚弱者,干咳少痰、腰膝酸软、头晕眼花、耳鸣、疲倦、纳差者。
▲凤凰花胶羹
如今在广东常见这样的情景:大寒来临前,家家户户煮上一锅香喷喷的糯米饭,伴入“腊味”、虾米、干鱿鱼、冬菇等,以迎接传统节气中最冷的一天。
日常饮食中,可常食用具有辛温解表、发散风寒的食物,如紫苏叶、生姜、大葱、辣椒、花椒、桂皮等。例如,当有人因外感风寒而致轻度感冒时,常常会用生姜加红糖水来治疗,有较好的疗效。
▲荤素搭配 温补不上火
大寒开始,冬天也就只剩下半个月了。此时,就快到交一年“养生作业”的时候了。这一年,身体养得好不好,开春就可见分晓。对此,深圳市中医院治未病中心汪栋材专家建议,冬季养生需抓紧这剩下的10多天,好好进补,好好休息,静候春天。而大寒节气养生的重点则在于温补肾阳。
大寒时节,除了做到早睡晚起,防寒防风外,最好养成睡前洗脚的好习惯。俗话说“寒从脚起,冷从腿来”,人的腿脚一冷,全身皆冷。“饭后三百步,睡前一盆汤”,入睡前以热水洗脚,能使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脚部皮肤和组织的营养,降低肌张力,改善睡眠质量,对于预防冻脚和防病保健都有益处,特别是那些爱在夜间看书写作,久坐到深夜的人,在睡觉之前,更应该用热水泡脚。
涮:涮羊肉要注意选用新鲜的肉片,肉要涮透,不要贪图口感吃不熟的羊肉。肥胖的人,选羊肉时,要选瘦点的肉,同时配多种绿叶蔬菜。涮羊肉的小料中盐的含量比较高,要少吃。
中华瑜珈协会迷罗:此时的养生重点在于调节肝胆经,这样能升发阳气防风寒。期门穴为肝经的募穴,是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特定穴位。期门穴位于乳头正下方,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而章门穴在腋中线,第一浮肋前端,屈肘合腋时正当肘尖尽处。找不到具体的穴位也没有关系,只要将双手掌面贴于乳房下方,以八字形式往下用力推,便可以刺激到这四个穴位。每天早晚分别反复推5分钟左右。
按照祖国传统医学的养生方法分析,腊八粥的主要原料中,除糯米有温脾益气的作用外,粳米有补中益气、养脾胃、和五脏、除烦止渴、益精等功用;薏米具有健脾、补肺、清热、渗湿的功能,经常食用对慢性肠炎、消化不良等症也有良效。豆类、果仁也是腊八粥的配料,像赤小豆具有健脾燥湿、利水消肿的功效,对于脾虚腹泻以及水肿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花生有“长生果”的美称,具有润肺、和胃、止咳、利尿、下乳等多种功能。核桃仁具有补肾纳气、益智健脑、强筋壮骨的作用等等。
也可有意识地增加大枣、百合、莲子、豆类、花生、松子、水果等副食的摄入,这些食物性味平和,适当进食,也可为身体适应春天的生发做好准备。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