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揭密!压力越大体重越容易增长
女性们经常会不可思议地感叹:按道理来分析,工作重了,用脑多了,能量消耗肯定会增加,那么身体沉积脂肪的机会应当变小。难道能量守恒定律真的失效了?
那么,工作压力和脂肪增加之间是怎样阴谋串通勾连的呢?看看下面几则烦恼案例的分析,便能把压力和脂肪的阴谋勾结一一曝光,让我们豁然开朗之时,缓解压力,减少脂肪。
阿秋的烦恼:三餐紊乱反发福
阿秋是一个32岁的高级白领,不仅精明能干,而且追求完美。这样一个优秀的女子,对自己的身材自然一向十分在意,平日饮食习惯也基本合理。三个月前,领导给她安排了一项重要的任务,她感觉压力很大,经常加班加点,废寝忘食地工作,原来的三餐也没了规律:早上吃不下饭,中午一边工作一边吃盒饭,晚上也不再自己动手烹调,而是加班到八点多才匆匆忙忙地去餐馆吃点晚餐充饥。不知不觉间三个月过去了,工作任务终于完成。可是看到自己的腰肢日渐增粗,即便是冬天,腹部的凸形曲线也已经无法掩盖,阿秋的心情苦恼不堪。
分析:经常加班赶工,耽误正餐时间,反而可能造成食欲的异常增加和食量增大。
正常情况下,一餐之后,胃排空速度在4~6小时之间。当胃全部排空之后,没有了新的能量供应,血糖下降,人体便感觉到饥饿。这时候应当及时进餐,补充能量。如果听之任之,继续工作,则饥饿的感觉反射性地引起食欲增强。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验:非常饿的时候“饥不择食”,不管什么东西都吃得特别香特别快,而且特别想吃那些油大糖多能量高的东西。哪怕一些平日饭量不大的人,在饥饿的时候都难以控制食物的诱惑而显得格外贪婪。
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正常进食情况下,大脑需要20分钟左右才能感受到“饱”的信息,而饥饿时进食速度加快,正是难以控制进餐量的重要因素。平日细嚼慢咽的人,在饥饿过度的时候也往往会狼吞虎咽。待到胃里面感觉饱胀,多半已经进食过量。在外饮食的时候,这种情况更为突出,因为餐馆饭店供应的食物份量总是比家里要多。
同时,一边工作一边吃东西,精力不集中,会妨碍大脑感知饥饱状态,无法精确调控摄食数量的多少,因此也非常容易饮食过量。
对策:
要特别重视身体发出的饥饿信号,及时补充食品。如果无法及时用餐,不妨提前在办公室准备好“备荒食品”,如盒装牛奶、酸奶、豆浆、小块奶糖、小袋麦片等,在刚刚开始饥饿的时候马上吃点东西,让血糖及时得到补充。如果已经感觉特别饥饿,那么在进餐前十分钟要设法升高血糖。饭前含一块牛奶糖,喝半杯牛奶或豆浆等,都是很有效的方法,让自己能够心平气和地面对一桌佳肴,自然不会吃过量。
玉鹄的烦恼:贪食减压猛增重
才华横溢的玉鹄今年28岁,在公司里做文案工作。公司经常把一些重要的策划活动放心地交给她,而她也总是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得十分漂亮。然而没有人知道,看起来开朗大方的玉鹄其实是个内向的女子,不善于向人倾诉自己心中的压力。她在电脑前苦思冥想的时候,总会在手边放上各种零食饼干甜点,哪怕晚饭吃得很饱,也要吃点零食。一旦工作中遇到什么困难或者麻烦,她更是会买回最爱的奶油蛋糕、曲奇饼和巧克力在深夜独享,借以排遣压力,振奋情绪。结果是,在新公司工作不到一年,身高165的她已经从52公斤猛增到了60公斤,所有的衣服都只能更换。在意识到这一点之后,她每当吃完甜食便陷入自责当中,但又无法割舍食物的安慰。
分析:工作压力大时,很多女士倾向于用食物减压。
一次世界大战以来,就有研究报告发现情绪和食欲之间存在着微妙的联系。许多调查都发现,在心情沮丧或者精神压力大的时候,部分女性会情不自禁地食欲大开,而且特别向往甜食,不停地把巧克力和饼干之类高热量食物向嘴里填,自己几乎无法控制数量,吃完之后又会觉得有些后悔。这种非理性的进食现象被称为“情绪进食”,而情绪进食者大多数是女性。
有生理学研究发现,糖确实有一种“安慰剂”的作用,可以让大脑中引起快乐的物质含量上升,而且这种作用可能成瘾,其机制甚至和毒品的作用有类似之处。如果经常这样不由自主地增加食量,特别是大吃甜食,自然很容易引起体重的上升。一些性格内向、和别人交流较少、自信心不足的人找不到情绪排遣的出口,最容易关起门来用食物安慰自己以减轻压力。心情烦恼——甜食过量——自责后悔——体重增加——心情烦恼,成为一个恶性循环。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