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广告 1000x90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减肥 > 减肥方法 > 正文

11个错误的减肥方法 让你一辈子瘦不了(2)

来源:网络整理 编辑:管理员 时间:2018-03-03

  Roy Baumeister将这样的现象称之为欧普拉困境(oprah paradox):即使是意志力非凡的人,也可能无法“持续”控制她们的体重。事实上,他的研究发现,高自制力的人在体重控制上只比一般人稍微成功一点点,相较他们在其他地方的成就,这“小小的胜出”根本微不足道。

  2.节食反而会更胖,真的是因为基础代谢率下降吗?

  把减肥当事业的你,或许早就知道节食会让基础代谢率下降,甚至还知道一天只能吃85%的热量才可以瘦得健康,然后暗喜每天都瘦了15%。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真正让节食者变胖的另一个元凶是“管他的效应”(what-the-hell effect,比较学术的说法是逆调节饮食counterregulatory eating)──当你发现今天已经破戒了,超过原先预定的卡路里,就会跟自己说:管他的,明天再减好了! “明天再减”是世上最美丽的谎言,体重就是从一次又一次的管他的当中,渐渐堆积起来的!

  一项研究让节食者与非节食者都饿肚子进入实验室,然后让节食者吃超过他们心中订下的标准热量的食物。接着,端上小块三明治,让大家尽情享用。结果发现,非节食者可以很容易回答自己吃了多少三明治,但是节食者却答不出来,不是低估,就是高估。

  我们以为节食是一种自我监督,但是节食的时候,我们真正做的监督只有一个:设定一条热量界线,一旦越界,就管他的!

  3.嘴巴上说不要,会让你更想要

  当你越是压抑自己、要自己不要想某件事情的时候,这件事情反而变得更栩栩如生。这就是为什么失恋的时候叫自己不要再想到他,反而会不断想起他;这也是为什么,那些越是不断强调“我跟他只是好朋友,绝对不可能在一起”的人,最后越可能在一起。

  拒绝和压抑所产生的“耗损状态”,反而使你对生活中的各种感受都更强烈了。

  研究发现,看感人电影节制着不哭的人,实验后比起可以自由流泪的人多吃了一半的冰淇淋。意志力常常与食物连结在一起,因为自我控制需要消耗血液中的葡萄糖。因此心理学家也帮它取了一个很悲哀的名字叫“自我崩坏”(或自我耗损,Ego Depletion)。

  总而言之,节食者最大的敌人不是热量,而是面临一种两难:

  1.要让自己不吃,需要有意志力

  2.意志力须靠吃东西来维持

  于是你可能会说服自己:“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或是“心急吃不了热稀饭”,放宽节食限制。结果一不小心超过“界线”,就管他的!

  4.用“等一下再吃”取代“不可以吃”

  既然节食无法奏效,那该怎么办呢? Roy Baumeister强调,在心理学上一个真正有效的方法,就是告诉自己等一下再吃。万恶的心理学家决定招待受试者来看场电影。他们一人一间,桌上还摆了M&M巧克力诱惑他们。

  参加的人分成三组,在看电影前先跟自己说:

  A. 大吃组:想像自己一边看电影,一边大吃巧克力。

  B. 节食组:告诉自己不要碰任何巧克力。

  C. 延迟享乐组:告诉自己现在先不要吃,等一下再吃。

  真正开始看电影之后,大吃组果然消耗比较多巧克力。但事情绝对没有憨人想得那么简单,主试者跟参加者说:“好巧喔,你是今天最后一个受试者,刚好还剩一些巧克力,你可以边填问卷边吃。”便离开房间(然后事后偷偷秤重)。结果竟然发现,延迟享乐组比节食组少吃很多。奇怪了,延迟享乐组不是本来就打算“等一下”享用巧克力吗?怎么在没有人监控他们的时候,反而吃得比节食组少? 

  Roy Baumeister指出,告诉自己“等一下再吃”的效果,对大脑的作用等同于“现在就吃”。延迟享乐,还可以让你三个愿望一次满足:

  1.“等一下”比“永远不要”来得轻松一点。尤其睡前,我们都会被朋友的宵夜文雷到,我自己用的方法是,弄一个「明天再吃盒」,把饼干啦、零食啦都丢进去(或是放进冰箱)。通常到了明天,不是没那么想吃,就是忘记吃了。

  2.延迟享乐比较快乐。等一下吃的快乐= 食物本身的快乐+ 等待的喜悦。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通常会喜欢周五,因为期待本身也很让人爽歪歪。

  3.减少压抑,也减少消耗。正因为你不需要过度压抑自己,所以消耗的葡萄糖变少了,真正需要吃的部分也少了。

  5.改变环境线索,减少诱惑

网友评论:

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ajaxfeedback.htm

秀站网 网页模板网站模板

Copyright © 2002-2011 DEDECMS. 织梦科技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