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上海急救培训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高血压 > 正文

有些高血压患者须睡前服药

来源:网络整理 编辑:管理员 时间:2018-03-14

  人体的血压具有昼夜生物节律的特性。正常情况下,清晨醒来时,血压呈现持续上升趋势,上午9~11时达高峰;然后逐渐下降,到下午3~6时再次升高,随着夜幕降临,血压再次降低,入睡后呈持续下降趋势,凌晨2~3时血压最低。

  多数轻度高血压病人具有上述昼夜节律变化的特点,夜间血压均值与白昼均值相比下降10%,称“杓型高血压”。因此,通常认为降压药物不可在晚间或睡前服用。

  但是,也有一些病人,夜间血压下降不到10%、收缩压均值大于125mmHg和(或)舒张压均值大于75mmHg,称夜间高血压或“非杓型高血压”。

  夜间血压升高常由于伴发其他因素引起,如肥胖、吸烟、糖尿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继发性高血压,以及合并心、脑、肾等并发症。同时,夜间血压升高又可加重各种病理生理改变和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因此,对所有高血压患者,特别是老年、重度高血压,合并上述情况者,均应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了解有无夜间血压增高,以采取措施,在控制白昼血压的同时有效地控制夜间血压。

  国外新近的一项研究显示,难治性高血压患者服用3种以上降压药物,且至少有一种在睡前服用,可以更好地控制血压,减少“非杓型”血压节律的发生。

  国家教委211工程一项针对我国老年“非杓型高血压”的研究提出了一种服药新模式,即治疗上尽量选择长效降压药,必要时可在晚间或睡前加服一次长效药物,这就颠覆了“不论具体病情,病人睡前不宜服降压药”的传统观点。

  另外一些病人清醒前后血压呈现急剧上升的高峰,称之为血压晨峰或清晨高血压,与心血管病人上午突发心脑血管事件的高发生率明显相关。这些病人早晨清醒后起床动作宜慢、活动量宜小,逐渐过渡到日常生活、工作,不主张晨练。

  药物治疗也应尽量选用作用较强而且持续时间较长又平稳的降压药物,每天清晨醒后即刻服药一次,能有效控制整个24小时的平均血压水平。如果依然存在明显的晨峰现象,可以将给药时间改为临睡前服用。

是降血压的常用药物。长期服用心得安后骤然停药时,可诱发心绞痛,故长期服药必须逐渐减量后缓慢停药。

上一页

栏目分类
上海急救培训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7-2018 悦安健康网 版权所有  

上海急救培训中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