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张压高有什么危险(2)
水晶玻璃杯虽晶莹剔透,人见人爱.但用它来盛果汁.却隐藏着一个对身体有害的问题——慢性铅中毒。普通玻璃中加入氧化铅后,玻璃的折射率、光亮度和透明度都大大增强,变得晶莹剔透,这就成了一般所说的水晶玻璃。
现在市面上的水晶玻璃用品有两种:含铅和无铅。前者在超市及地摊上常见,价格不高,人们喜欢购买使用;后者不舍铅,一般舍钾,多为高档品,并在外包装上标明。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常用含铅的水晶玻璃用品盛装酸性饮料或食物,玻璃中的铅离子可形成可溶性的铅盐,随饮料或食物进入人体,从而影响人体各个器官,危害人体健康。血中的铅离子亦可通过大脑的血脑屏障,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损害。长期不知不觉中摄入铅,就会形成慢性铅中毒,可出现头晕、全身无力、记忆力减退,严重者可导致贫血、消化性溃疡、脑出血等。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不要贪图美观,用一般的水晶玻璃杯装饮料或食物,而应该使用普通玻璃杯;或经济条件允许,可使用无铅玻璃器皿,这样对身体就安全多了。喝果汁是可以美容的.对身体也有益,但要知道该用什么来盛装才合适。
每天拉6升尿的孩子
一对中年夫妇带着一个小孩进入诊室后,母亲就“扑通”跪了下来:“医生.我儿子得了绝症.你快救救他吧!”我一问才知道,小孩都14岁了,可他看起来一点也不像有那么大。
母亲终于静下心来述说病情:一年多来.这孩子渐渐地喝很多水,拉很多尿,每天都要小便十多次,简直就是喝多少拉多少。人瘦了很多,根本不见长。听村里的人说,多饮多尿、体重下降就是糖尿病。试过很多民间秘方,还是不见好。到村卫生院看了,也说是糖尿病,但吃了药也不行
“人家说糖尿病是富贵病,可怜我们家穷的,怎么就得了这个富贵病啊?”母亲一副苦不堪言的表情。
按照这种病情,我还是倾向于糖尿病的诊断,而且是1型。
我详细地检查了病人,没有发现什么异常体征,于是给验了微量血糖和尿常规。微量血糖并不高,考虑到那是餐后血糖,我嘱咐病人第二天一早来验空腹血糖。结果很出乎我的意料,空腹血糖也不高.而且尿常规里尿糖是阴性的。
按照这样的结果,完全可以排除糖尿病。我犯嘀咕了:既然不是糖尿病.邢多饮多尿、体重减轻,又是什么呢?我拿着验单反复琢磨,一个个可能的疾病在我脑海里浮现。尿常规里的尿比重异常,才1.008(正常的一般是1。015以上)。这马上提醒了我:尿崩症
虽然典型尿崩症的尿比重在1。 006以下,但是面前这个病人,症状完全符合尿崩症,而且检查结果也符合。
跟家属说明情况后,他们很配合地接受了入院治疗的建议。入院后,护士记录了那孩子的24小时尿量:6升(正常是2 5升左右)。通过简单的检查,很快就知道了结果:松果体瘤。经过治疗,小孩的病情得到了控制,康复出院了。
尿崩症是抗利尿激素(又名血管加压素,英文简称ADH)分泌和释放减少,或效应降低造成的。抗利尿激素,顾名思义。就是减少尿液的生成,使尿量减少。如果抗利尿激素减少,就会引起尿量增加。而尿量的增加,随之而来的就是烦渴、多饮、睡眠欠佳、记忆力紊乱等情况。如果因为其他疾病引起的.还会出现相应的症状。
造成尿崩症的疾病很多,常见的有肿瘤、炎症、脑外伤、脑血管病变、手术等等。
如果人体内血容量不足,抗利尿激素分泌就会增加,相对的就会引起尿量减少(尿浓缩)。而尿崩症病人由于抗利尿激素不足,就算是脱水,病人的尿量也不会减少,尿比重也不会增加。给病人口服(或静脉给予)高浓度的盐水,或者禁水几个小时,再测量其尿量,就可以作出判断。
尿崩症的治疗并不复杂,如为继发性尿崩症,针对病因治疗即可;如为原发性尿崩症,则采用替代疗法或药物治疗,疗效尚算满意。
对于这个病人,我们除了遗憾这么迟才来就诊外,还是觉得有点安慰的,毕竞我们没有被多饮、多食、多尿、体重降低——糖尿病的“三多一少”症状所蒙蔽。
来自车厢内的一声尖叫说起来已是几年前的事了。那时我还是一名实习医生。寒假时,坐20个小时的火车去西安看一个朋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