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中毒的几种类型及相应急救措施
中国毒蘑菇种类多,分布广泛。误食毒蘑菇中毒事件不胜枚举,几乎每年都有严重中毒致死的新闻。因此,长期以来鉴别毒蘑菇是人们关心的话题。有关方面曾做过大量科普知识宣传,但误食中毒者仍屡有发生。因为鉴别毒蘑菇并不容易,所以唯一的办法,在野外请不要尝试不认识的蘑菇。如果吃了蘑菇发生了身体不舒服的感觉,应该及时到医院诊治,千万不可大意。
蘑菇中毒可能有以下几种类型:
胃肠中毒型:通常的中毒症状是强烈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毒粉褶菌、臭黄菇和毛头乳菇,黄粘盖牛肝菌和粉红枝瑚菌等毒蘑菇可引起此类型中毒,已知有80余种。
神经精神型:已知有60余种。中毒症状是精神兴奋,精神错乱或精神抑制等神经性症状。如毒蝇鹅膏菌、半卵形斑褶菇中毒后可引起幻觉反应。
溶血型:主要症状是在1-2天内发生溶血性贫血,症状是突然寒战,发热,腹疼头疼,腰背肢体疼,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全身虚弱无力,烦躁不安和气促。此类中毒症状主要由鹿花菌引起。
肝脏损害型:引起这类中毒有关的种约20余种。除上述已提到含毒肽、毒伞肽的种类外,如环柄菇属的某些种。
呼吸与循环衰竭型:引起这种类型的毒蘑菇主要是亚稀褶黑菇。死亡率较高。
光过敏性皮炎型:我国目前发现引起此类症状的是叶状耳盘菌。
蘑菇中毒急救:
最重要的是让中毒者大量饮用温开水或稀盐水,然后把手指伸进咽部催吐,以减少毒素的吸收。
在等待救护车期间,为防止反复呕吐发生的脱水,最好让患者饮用加入少量的食盐和食用糖的“糖盐水”,补充体液的丢失,防止休克的发生。
对于已发生昏迷的患者不要强行向其口内灌水,防止窒息。
若是病情严重者,需及时送往医院诊治,以免延误病情,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