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一线员工应有发言权。
导语:前两天我们局召开例会,总结前一阶段安全监管工作。有外勤同志谈到:在首轮“政府买服务,专家查隐患”过程中,被检企业都别欢迎和配合,检查组和专家组说啥老板就整改啥,那态度都老好了……而我们那个曾在化工厂当过总经理的“任局长”却插话问道:对于安全检查,企业员工有什么反应?一句话就把监察大队几个人都问愣了!“员工能有啥反应,就听喝、干活呗,上一天班企业给开一天钱”“我们下去检查要么是安全部长陪着,要么主管生产的副厂长跟着,也有老板亲自从头陪到尾,没见着有工人们啥事啊”。
前两天我们局召开例会,总结前一阶段安全监管工作。有外勤同志谈到:在首轮“政府买服务,专家查隐患”过程中,被检企业都别欢迎和配合,检查组和专家组说啥老板就整改啥,那态度都老好了……而我们那个曾在化工厂当过总经理的“任局长”却插话问道:对于安全检查,企业员工有什么反应?一句话就把监察大队几个人都问愣了!“员工能有啥反应,就听喝、干活呗,上一天班企业给开一天钱”“我们下去检查要么是安全部长陪着,要么主管生产的副厂长跟着,也有老板亲自从头陪到尾,没见着有工人们啥事啊”。
这时任局长才语重心长地说了句:咱们抓安全监管、企业抓安全生产,最好都能认真听听一线员工的意见和建议。
随后他就举了个例子,当年在化工厂当领导时,有一次厂里要安装一台反应釜,结果生产方在设计时没有事先测量车间大门高度,设备卸车后却进不了门儿,厂领导、对方工程技术人员、车间主任一大帮人怎么试都不行,垫了滚木反应釜就直接卡在门框上了,看来只能卸门拆墙破洞了但就必须切割大门附近管线,整个车间都得停工损失特别大,而且防泄露问题一旦处理不好就极易发生安全事故,把几个厂领导和车间主任愁得连中午饭都没吃。我们任局长也就是那时的“任厂长”,突然注意到机工维修班几个工人,蹲在门口打量来打量去、交头接耳说个不停,果然没多大功夫班长就笑呵呵地走过来“我们有办法但你得赏几个酒钱,整好了我们哥几个儿下班后想啜一顿去,你给三百钱就中”,“要真能把反应釜安安全全弄进去,厂里给你机修班三千元奖励,咋花、咋分、咋吃我才不管呢”“但要碰坏了一点小皮,我就罚你三千!”结果人家三五个人,搬来几块厚铁板、涂抹上固体润滑油,垫在反应釜下面再找来几个好哥儿们使劲一推,就把那个大家伙顺顺利利地弄进车间大门了,前后都不到五分钟,把反应釜生产厂家代表和工程师看得目瞪口呆……
这个案例对我很有触动,企业安全管理、生产技术革新等等,表面上看都是企业领导层的事儿,但实际上要想落实下去、执行到位,最终还得靠一线工人。而一线员工在理论功底和知识储备方面的确不能和专家看齐,但他们却具有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什么东西怎么做才能更好用、更有效果?工人们最有发言权,也最有体会,如果企业决策层只把人家当“工人”当成“干活的”去看待,那谁还没事给你提什么合理化建议。我们负责监管的某企业就遇到这样一件事:老板想省钱要进一批热值不高的褐煤,见到样煤后锅炉工却直摇头“肯定不好烧,别把炉膛弄坏就烧高香了”,但根本没人听他的,最后真就让他言中锅炉烧坏了、企业损失更大了。
现在我们很多地方都在请专家、聘高人,的确在安全生产上取得了不小成绩、发挥了很大作用,但是在一线工人中也有很多“土专家”,用还是不用?怎么用?这就直接放映了用人单位的管理艺术了。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