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广告 1000x90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减肥 > 减肥食谱 > 正文

微调饮食结构轻松瘦到90斤

来源:网络整理 编辑:管理员 时间:2018-03-03

  想要饮食减肥,首先我们必须明白,吃是人类的天性,对于吃不要有太深的罪恶感。

  我们都因重口味饮食而变胖

  国外一项调查发现,相较上个世纪的人群来说,本世纪人群的平均运动量下降得并不明显。但是,本世纪人群摄入的食物热量却大幅上涨。也就是说,“肥胖状态”成为社会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动的强度远远跟不上吃的速度。其中,对高热量食物的狂热是导致热量上涨的关键。

  是的,绝大多数人都无法满足于健康饮食。美食军团里,口味浓郁、热量爆表的那一类更让我们欲罢不能。油炸、煎炒、烧烤;甜食、卤味、麻辣;肉类、油脂、零食……这些词在舌尖打转就能加速唾液分泌,主宰幸福感的多巴胺在脑海里翻滚,驱使你大快朵颐。等到理智回归,少不了心里内疚一下,发誓明日再减,体重却年年创下新高。

  在肥胖问题突出的美国,这一问题表现得特别明显。相关调查发现,在肥胖者比率升高之前,美国社会就出现了热量过剩的饮食环境。随处可见的超商、全天营业的连锁餐厅、遍布城市的小餐馆……在大多数人都不会因为食物短缺而恐慌的现在,究竟是什么让我们争先恐后化身吃货,又是什么机制让人们对高热量食物乐此不疲?

  靠脑子觅食,所以我们热爱重口味

  漫长的演化道路上,最终登上食物链顶端的生物居然是人类,这一事实在古人类选择直立行走那一刻肯定想都未曾想过。为了在食物匮乏但消耗巨大的远古时代生存下去,古人类在吃的道路上栉风沐雨、历经艰险,这才形成横扫海陆空、杀遍动植物界的觅食范围。这样吃,是因为我们有一个甜蜜的负担——大脑。

  只占人类总重量2%的大脑,占用了身体静息代谢率(维持人体正常功能和体内稳态,再加上交感神经系统活动所消耗的能量,是比基础代谢率更易测定的人体每日基础耗能)的20%-25%。因此,大脑偏好高糖、高脂肪、高蛋白的高热量食物,鼓励我们各种食物混着吃,甚至演化出了一套行为机制——当我们吃进高热量食物的时候,精密复杂的神经中枢会让我们体验到愉悦感。

  尽管如此,受地域、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人类的饮食选择复杂多变。虽然大脑喜爱蛋白质,但是昆虫这种高蛋白食物大多数人都敬谢不敏;而像鸡爪、大闸蟹这种美味,图样图森破的欧美人是不敢碰的;同是炎黄子孙,咸甜党随时都可以再战五百年……这更加凸显出一些特殊口味和口感偏好的可贵——酥脆、油脂、肉类、甜食,这些食物总能轻易打破界限,让人类毫无抵抗力,一吃就停不下来,哪怕变胖也在所不惜。

  鸡肉味,嘎嘣脆!为什么我们都爱酥脆食物?

  创造出“酥脆”这个词的人绝对是个天才,短短两个字精度概括了食物入口瞬间炸裂的口感,与随之而来的顶级愉悦感。任何打上“酥脆”标签的食品,总让人忍不住多看一眼,就算你知道它可能是垃圾食品。

  最古老的酥脆味道来源于古人类的后备食物:昆虫和新鲜多汁的蔬菜。而随着烹饪水平的进步,人类创造了一系列新的酥脆食品,如薯条、薯片、炸鸡、天妇罗等。简单的加热过程就能产生“美拉德反应”——表皮水分被蒸发,食物中的糖在加热时发生褐化,变得酥脆,散发诱人的食物芬芳。

  此外,酥脆食物还会带来听觉刺激。“卡茨卡茨”的咀嚼声能够持续不断地刺激大脑,让进食带来的的满足感进一步延长。即使食物味道没那么的吸引人,咀嚼酥脆食物的声音仍旧会让人充分感受酥脆食物带来的愉悦。现在,你知道为什么在面对酥脆食物时,我们总会有一颗蠢蠢欲动的心了吧。

  无肉不欢!为什么我们都爱吃肉和油脂?

  微博上曾有一句名言令大家纷纷点赞:“千辛万苦爬到食物链顶端,可不是为了吃素的!”对大部分人来说,不一定每餐都只吃肉,但如果有一段时间没有吃到肉和油脂,心底肯定抓心挠肝的想,并在重遇之时,化身狂魔,大快朵颐。而素食主义者或许能靠着惊人的毅力戒掉肉食,可就连他们中最苛刻的那一群,都不能远离油脂的滋润。这当然是因为肉类和油脂,与果蔬、淀粉类食物一样,富含人类生存所必须的营养物质。但是相较于果蔬或淀粉,精明的大脑促使人们对肉和油脂爱得更热烈痴狂。

  大脑喜爱肉类的原因很简单。肉类中含有大量蛋白质→蛋白质给大脑提供更多酪氨酸→酪氨酸在体内代谢后会成为合成多巴胺的前体,而多巴胺这类脑内分泌与爱情相关,传递兴奋、快乐的情绪,还与大脑里的上瘾反应相关。

网友评论:

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ajaxfeedback.htm

秀站网 网页模板网站模板

Copyright © 2002-2011 DEDECMS. 织梦科技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