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伤员搬运应考虑的问题
来源:网络整理
编辑:管理员
时间:2018-04-03

我国这些年的经验表明,中国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从地震发生后统计的伤害分类来看,骨折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灾后创伤。因此地震应急援助携带以止血、空充血容量、石膏绷带等处理外伤的药物将是首选。
地震发生后为什么需要骨科支持? 从以往地震伤员情况分析及目前四川地震后患者病情报道来看,大部分伤者都存在头部、躯干损伤和骨折,所以对于医疗救护、他人帮助和个人防治,都应将地震后的骨折伤放在首要位置。 我们了解到地震发生后一般会有不少当地老百姓积极参救援,救出来的患者也有不少家属守候在一旁,但非专业人员应特别注意搬运、看护过程中千万别加重损伤。因此地震灾后救助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颈椎骨折搬动时要保持头部与身体轴线一致;
2)胸腰椎骨折搬动时身体保持平直,防止脊髓损伤;
3)脊柱骨折伤员一定要用木板搬运,不能用帆布等软担架搬运,防止脊髓损伤加重,且尽量减少颠簸对骨髓造成的损伤;
4)怀疑有骨折,尤其是脊柱骨折时,不应让伤员尝试行走,以免加重损伤;
5)看护骨折患者的家人可以考虑协助医生用木板、竹板等硬物将患者受伤肢体托起来,如有条件找到冰块、冷水则可实施“冷敷”,防止其骨折部位肿胀加剧;
6)休克伤员平卧,尽量减少搬动,因为地震造成的休克往往伴胸腹外伤,不宜遭遇动荡;
7)对于开放伤快速清除伤口周围泥土,用敷料或其他洁净物品包扎、止血。
8)地震造成开放伤口破伤风和气性坏疽发生率很高,应尽快送医院彻底清创,肌注破伤风抗毒素。
骨折伤首先要止血
除直接受到地震伤害导致骨折伤、外伤的患者外,地震导致从高楼大厦里临时慌张撤离从而不慎骨折的病人也非常多。下楼梯时踩空楼梯把脚扭伤,从而造成脚部骨折;从二三层高的楼上跳下,高空坠落使骨盆大腿小腿骨折等现象层出不穷。以上都属于撤离中不慎造成的下肢体骨折。对于骨折伤抢救,首要就是止血,因为人体骨髓中充满了血液,骨质中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骨质出血时,血管裂口不像软组织那样会自动收缩变小,所以骨折出血量会比较大。而当患者发生闭合性骨折时,虽然在外观上看不出有血液流出,但实际上血液已淤积在断骨的周围;而开放性骨折或伴有软组织损伤患者的出血量会更多。大量出血会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所以骨折患者无论自救还是他救,第一步就是查看有无出血然后止血。
其次在抢救、搬运过程中应注意固定以防止二次损伤。
骨折患者经复位、石膏或夹板固定等方法后大多可以逐渐恢复,但患者本人以及家属应严密关注病情,一旦发现骨折部位皮肤由红变紫或起水疱、活动时疼痛突然明显加剧或感到麻木无痛感时,要马上找专业医疗人员,以免出现严重后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