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上海急救培训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退烧 > 感冒发烧 > 正文

中医如何辩证治疗感冒方法(2)

来源:网络整理 编辑:管理员 时间:2018-03-18

  ⑦通瘀破结:感冒风寒,表邪化热入里,与瘀血结于小肠,或感冒风热,热毒内陷血分,热搏血瘀,蓄于小肠,治当通瘀破结,以下瘀热。但血结有微甚,邪热有轻重,其具体应用又当随证而异。如血结较轻,热势不甚,少腹虽满不硬,且无大便下血如狂,可用攻瘀轻剂,或峻药丸服,仲景桃核承气汤或抵当丸可以选用;如瘀结较重,小腹硬,便血如狂,当用逐瘀峻剂,即仲景抵当汤;如邪热较重,口干舌绛者,当用逐瘀凉剂,清热祛瘀并用,可选《温病条辨》桃仁承气汤。

  (3)扶正通下法 感冒病中,若表邪内传里结成实而正气不足,或机体正虚,邪气内传停聚于里,均可导致正虚里实、虚实互见之证。里实当下,正气亏虚又不可不顾,因此治当扶正通下。

  ①润燥通便:感冒之后,表证虽解,但肺受燥热所伤,气机失于宣畅,输布失职,不但津液停聚为痰,且大肠失于濡润而传导失常,糟粕停聚于内,形成肺与大肠同病之证。治应宣肺化痰、润肠通便,方选《世医得效方》五仁丸加减。

  ②滋阴通下:感受温热燥邪,若燥热内结阳明,津伤肠燥,或因风热内传,胃热不解,下犯大肠,里热炽盛,阴液被灼,均可导致阳明热结兼阴液亏损,呈现虚实夹杂之证。燥热内结当攻下泻实,津液受伤,又当滋阴润燥,治用滋阴通下法最宜,方用《温病条辨》增液承气汤。

  ③益气阴,通腑实:风热外受,病发感冒,若邪结阳明,当下失下,燥热损伤气阴,或气阴不足,邪热传里,燥热内结阳明,可以形成阳明热结而气阴不足之证。此时非下燥结不能去其实,非补气阴不能益其虚,治宜甘温益气,甘寒益阴,咸苦寒通其燥结,方用《温病条辨》新加黄龙汤。

  (4)养阴清热法:热病后期,邪热未尽,阴液已伤,或阴虚火旺,适用此法。方用《温病条辨》青蒿鳖甲汤。

  (5)益气生津法:外感热病,里热方盛,必伤元气,又损阴液,气阴既伤,治宜益气生津,以复耗损之气阴,方用《内外伤辨惑论》生脉散。外邪未尽者,则需加减用之。

栏目分类
上海急救培训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7-2018 悦安健康网 版权所有  

上海急救培训中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