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上海急救培训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糖尿病 > 糖尿病知识 > 正文

警惕糖尿病治疗中的7大误区(2)

来源:网络整理 编辑:管理员 时间:2018-03-19

  总体来讲,从营养角度,各样食材都可以适当根据喜好加以选择并食用,只是主要需关注吃的方式(煎炒烹炸应少,蒸煮烩炖拌宜采用)。但是针对不同的人,遗传素质、运动量、体格、生活习惯等都不同,所以很难一言而尽。

  事实上,医学是解决健康问题的博弈,也就说,具体吃什么要考虑它的好处和坏处,思考它的代价和影响,营养学也并非吃与不吃那么简单。

  大家要倾听自己身体的声音,这个声音是什么?它就是身体的食欲,今天告诉你想吃牛肉,明天告诉你想吃水果。如果你每次都不理这个声音,强行告诉自己糖尿病人不能吃牛肉,不能吃水果,那么有一天这个声音就不会再告诉你想吃什么了。一般而言,食欲是七到十天一个周期,有些东西七到十天之内吃过就不再想吃了,十天没吃的东西就又想吃了。

  因此,倾听身体的诉求(食欲),不断调整观察,这样才能吃得健康和舒服。

  误区4:糖尿病患者不应吃水果

  有人说,“一吃水果血糖就高,所以不敢吃水果。”之前讲了,粮食都可以吃,水果为什么不能吃呢?粮食的升糖作用比水果要高得多,甚至吃起来很甜的西瓜,适度适量地吃一点,影响也不是很大。

  从内心深处,你觉得糖尿病人应不应该吃水果?应该,因为水果对人体有很多好处。

  首先,水果能促进消化。比如有的人吃了一顿丰盛的晚餐后,吃一点水果会感觉腹部很舒服,不胀了。

  其次,水果还能平衡人体的酸碱度,有人吃肉比较多容易尿酸高,然而,吃水果后就会一定程度上碱化血液,有利于尿酸的排出。

  另外,水果里的果胶、果糖、钾元素、维生素等都对人体肠道健康和整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此外,水果还有利于降低血液粘稠度,还有很多不能尽数的益处。

  尽管水果有很多好处,但糖尿病人却更担心它的坏处,甚至有人会觉得吃一口水果就像会中毒、会受害一样。其实吃水果后,血糖不升高,那就不是糖尿病人了。然而,既然已经是糖尿病人就要认可这个事实,而不是掩盖事实。

  曾经有一位女患者,确诊糖尿病之前,每天就喜欢成斤地吃各种水果,但肉和粮食吃得不多。患病之后,担心血糖升高,完全不敢吃水果了,粮食一样吃得很少。结果,人整天昏昏沉沉的,一点劲都没有。后来,我告诉她,既然一直吃水果还可以接着吃,只是要减少到原来的一半。而之后,她整个人觉得舒服了很多,血糖也不像原来那样忽高忽低了。

  吃完水果之后,什么时候监测血糖?我们并不反对餐后马上吃水果,因为这样有利于饭食的消化。我建议要了解吃水果对血糖的影响,要看吃水果后3-4小时的血糖。如果查1-2小时后的血糖,一般情况会比不吃时高,因为比如本来餐后2小时血糖是9mmol/L,吃完水果后一查会高到10-12mmol/L,而3-4小时后这种吃水果后的血糖升高效应就会消失。因而不必过分担心,以致任何水果都不敢吃了。这样做也会对人体不利。

  关于吃水果的数量,我建议是适可而止。比如苹果、梨、橙子等每日不超过半斤,另外可以在运动前吃,既能帮助肌肉更好工作,也能在运动中消除果糖摄入的影响,一举多得。而水果的品种,我建议热带水果少吃,比如荔枝、芒果、香蕉、桂圆等,因为这些水果比较甜。但也不是说不能吃,只是要少吃。

  误区5:每天家务很多,忙个不停,无需做运动

  很多女同胞在家要做很多家务,往往会认为就不需要专门运动了。首先,家务劳动肯定有利于血糖控制。但是,家务劳动的强度和时间不定,可能体力消耗不够。另外,做家务动用的肌肉和做运动是不一样的。好的运动往往能调动全身肌肉,比如跑步时,至少能动用上半身9块肌肉,下半身28块肌肉,总共37块肌肉;太极拳动用的肌肉也有四五十块等。

  此外,做运动时还要达到的一定的心率,一般是(170-年龄),即如果70岁时运动的心率就要达到100次。达到目标心率后,要持续15-20分钟,半个小时锻炼效果会更好。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增加有氧、拉伸、力量三种运动方式。有氧运动包括快走、跑步、跳绳等;拉伸运动有瑜伽及关节韧带活动等;力量训练包括跳绳、哑铃、蹲起等各种上下肢力量锻炼。

  误区6:血糖越接近正常越好,高了一定会出并发症

上海急救培训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7-2018 悦安健康网 版权所有  

上海急救培训中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