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的安全管理方法论
古诗有云:“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唐代诗人杜荀鹤这首充满哲学意蕴与辨证思想的《泾溪》,告诫人们安、危永远相伴, 并可随时转换,而转换的缘由却非常简单,就是是否有一个“兢慎”的意识。所以我们面对日常繁重的生产压力,想要保证自身的安全,需要做到的便是——“敬畏隐患!”
我所在的单位是港口作业区,这其中作业任务基本上都面临起重吊装,是我们国家生产作业当中的特种作业,面临着时刻的高风险作业。而且在我们港口每一天的工作中,接到的生产任务大都一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大都是重复一样的工作,重复的工作任务会使人产生身体疲惫,思想放松的工作状态。人们都知道危险始于麻痹大意,危险始于侥幸安逸。当我们忘记安全的时刻,我们离安全也就渐行渐远了。只有我们不放松警惕,时刻牢记安全,敬畏隐患,敬畏事故,从心理重视它才能守住自己的责任,具体要做的就是在工作中始终严格按规程操作,甘当安全生产的“胆小鬼”。在操作、作业时,大家一定要记得时时提醒自己注意安全,要发扬“胆小鬼”的作风,遵章守纪,决不违章。对待生产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道工序,每一次操作,每一次检查, 都要做到谨小慎微,不蛮干。比如进入危险区域要戴安全帽;不随意跨越栏杆和机器设备;在开动机器前检查一下所有的螺丝是否都拧紧了,习惯性喊声“大家注意啦”;合闸作业前,看看是否还有人在作业路线上,是否还有不安全因素存在,检修前,安全措施是否落实,是否还存在安全隐患。只有这样,才能把安全生产的企业责任落实到位!
在2016年的10月31日,总书记,总理在全国安全生产监管监察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的讲话,都同时提到了“红线意识”!红线意识代表什么呢?其实就是咱们日常工作的禁令制度必须在日常生产活动中严格遵守,树立起来禁令制度的红线不能触碰的牢固安全生产观念。有人总把制度当儿戏,时有在作业过程中贪方便图简单的习惯性违章行为:如不带安全防护用品、不规范佩戴安全帽、穿着工作服不规范、无指挥作业等,我们都忽略了工作中的安全细节。我们要知道遵章守纪是我们搞好安全生产的法宝,是我们的护身符。而违章行为恰恰是引发生产安全事故的主因。“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万丈高楼起于平地。”安全生产在于我们每天工作的点点滴滴当中。安全的特殊性体现在哪里?各种用鲜血和生命换取的安全规程似乎在向人们诠释一个道理:你,藐视它的存在,它,就藐视你的生命。一切事故的根源出现在我们的思想上,安全意识不足、现场管理不严,凡事掉以轻心等等方面。想一想,还有什么比“三违”更可怕,还有什么比安全更重要,更有什么比人的生命更可贵呢?守住制度这条红线,才是我们自己安全责任的主体落实到位。
慎危,则可警钟长鸣,而保立身之根本!无视之,则祸起明日之根源,悔之晚矣!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