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人员存在的价值
风险评估不准确,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损失。
如,原定计划23日举行应急演练,在22日看天气预报时,23日是雷阵雨、暴雨,因此,临时决定取消,重新发文,给参演单位和观摩单位一个个发通知,原有计划全部打乱,但是,到了23号,一整天都没下雨,这就给企业或项目造成较大的间接经济损失(工作损失价值、资源损失价值)。天气预报属于风险评估的一种。回到安全评价而言,如昆山粉尘爆炸、天津危化品爆炸,部分原因也是由于评价报告的不准确。评价结果不准确,原因更多,评价师能力、评估模型的选择、数据的完整性、评价机构和被评价单位的利益冲突、被评价单位的执行力度等。
一般风险被判断是大较大或大风险,意味着安全措施成本的增加,较大或大风险被故意规避定性为一般风险,短期来看,是节约了安全措施成本,长期来看,一出事故则是大的损失。
风险评估就是根据以往和现场的数据,预测未来的走势。未来是难以预测的,因此所有的风险评估结论也只能作为参考,指导下一步计划,如果不重视,则评估结论毫无意义,如果重视并做出行动,那么将未来的一部分”几率”掌握在手里,那便会有信心、有动力继续走下去。
蛮干,注定灭亡,往前看,才能看到希望和出路。
作为安全工作者,运用风险评估技术,为企业提供比较准确的风险预报,再根据预报结论从管理、技术方面落实相关的控制措施,通过人防、物防、技防、预警四个方面实现风险的可控,使风险降低到企业的可接受水平。
企业目前的职业健康管理体系、EHS管理体系的审计,以及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评审均属于一种风险评估方法。例如安全生产标准化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从社会和国家而言,其实表示的是企业的一个整体风险水平,国家可以根据各地企业的达标情况,绘制国家层面的风险分布图。(安全风险等级按照危险程度分为1、2、3、4级,1级可以对应安全生产标准化评级不达标,为重大风险,三级标准化对应较大风险、二级标准化对应一般风险,一级标注化对应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
国家提出”双重预防机制”和”全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让企业认识到,自己的事就应该自己负责(目前职业卫生评价可以自己做了,但是安全评价还不行,但是请注意:安全评价就是风险评估),不应假他人之手,积极推行企业安全风险自辨自控。
1.开展安全风险自辨。企业按照有关制度和规范,针对本企业类型和特点,制定科学的安全风险排查程序和方法,结合生产工艺流程和行业标准,编制风险辨识和防范手册,全面开展安全风险辨识和排查。企业要组织专家和全体员工,采取安全绩效奖惩等有效措施,全方位、全过程排查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人员行为和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风险点、危险源,做到系统、全面、无遗漏,并持续更新完善。
2.科学评定风险等级。企业要对排查出的安全风险点、危险源进行分类梳理,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1986)等,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确定安全风险类别。对不同类别的安全风险点、危险源,采用相应的风险评估分析方法,确定安全风险等级。安全风险评估过程要突出遏制重特大事故,高度关注暴露人群,聚焦重大危险源、劳动密集型场所、高危作业工序和受影响的人群规模。
3.推进安全风险自控。企业要根据风险点、危险源的风险类别和等级,分级、分层、分类、分专业进行管理,逐一落实企业、车间、班组、岗位的管控责任,从组织、制度、技术、应急等方面对安全风险进行有效管控。要通过隔离、采取技术手段、实施个体防护、设置监控设施等措施,达到回避、降低和监测风险的目的,尤其要强化对存在1级、2级安全风险的生产经营系统、生产区域、岗位的重点管控。企业要高度关注运营状况和风险点、危险源变化后的风险状况,动态评估、调整风险等级和管控措施,确保安全风险始终处于受控范围内。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