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广告 1000x90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安全 > 安全教育 > 正文

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安全管理工作也要在损失

来源:网络整理 编辑:管理员 时间:2018-03-02

《鹖冠子》世贤第十六中记载:

(魏文侯)曰:“子昆弟三人,其孰最为善医?”扁鹊曰:“长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鹊最为下。”魏文侯曰:“可得闻邪?”扁鹊曰:“长兄于病视神,神未有形而除之,故名不出于家;中兄治病,其在毫毛,故名不出于闾;若扁鹊者,镵血脉,投毒药,副肌肤间,而名出闻于诸侯。”

从以上扁鹊与魏文侯的对话可以看出,扁鹊通过自我反思令人肃然起敬,这则故事对企业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同样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在我们日常的安全管理工作中,针对发现的安全隐患我们会不知不觉的陷入“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工作误区当中,往往是治标不治本,难以达到预想的效果。在安全管理工作中,我们更应该注重细节的管理,就像扁鹊大哥那样“于病视神,神未有形而除之”。根除安全隐患如同治病救人,只有通过事前的风险分析,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切切实实做好每个细节,对其进行事前的风险控制,才不会使小病酿大患,小隐患造就大事故。

“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同样也是在说细节很重要。看不到细节,或者不把细节当回事的人,对工作缺乏认真的态度,对事情只能是敷衍了事。考虑到细节、注重细节的人,不仅会认真对待工作,而且很注重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日常的安全管理工作原本就是由每一个细节所构成的,决定安全管理工作好坏的必将是细枝末节、微若沙砾的细节,不能忽视小毛病、小隐患,注重日常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切切实实做好安全管理。

同时,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还会表现出“重结果轻过程”的倾向,认为对结果的控制往往比较容易实现,针对某个重大隐患下大力气,动“大手术”,轰轰烈烈这样便好得到领导和职工的认可;而过程控制工作非常繁琐,既漫长又不容易看到明显的成效,不容易引起领导和职工的重视。这样就造成我们的工作总是在做一些与工作无关的表面文章,而对真真正正行之有效的过程控制且视而不见。

毋庸置疑的是,结果控制虽然能够在一定的时期内看到明显的成效,但这种治标不治本的管理方法存在一定的弊端,必然导致安全隐患的层出不穷。我们企业将全部力量用在消除已形成的安全隐患上面,不但不能提升我们的安全管理层次,可能还因为越来越多安全隐患的出现而疲于应付。

由此,有效的过程控制是我们加强安全管理工作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要想提高过程控制水平,我们应着重在提高工作中的执行力上下功夫。

首先,要对车间的每一个岗位操作规程、工作许可程序进行梳理,让我们的员工明确自己的安全生产职责,在岗位操作规程中每个人应该做哪些工作、怎样做,要做到了然于胸、内值于心、外践于行;在作业许可程序中,所涉及到的相关部门、相关人员,应明确自己有哪些权、应该负什么责。只要每个员工明确了这些,不仅能够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而且还能够有效的加强作业环节的过程控制。

其次,要加强对作业环节过程控制的监管和考核。我们之所以出现“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第一,是因为我们对作业过程的监管力度不够;第二,我们对作业过程没有进行一个有效的考核,做到对所存在的安全隐患了然于胸,从而实现“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并对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解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ajaxfeedback.htm

秀站网 网页模板网站模板

Copyright © 2002-2011 DEDECMS. 织梦科技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