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空间作业“十大安全操作要点”,你都掌握(2)
作业前,作业人员按照本企业制定的《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制度》履行审批手续,审批文件应存档备案。必须严格实行作业审批制度,严禁擅自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3、作业现场区域的管控
在作业前,应封闭作业区域,保持有限空间出入口畅通并在出入口周边显著位置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和警示说明。
4、安全隔离
应当采取可靠的隔断(隔离)措施,将可能危及作业安全的设施设备、存在有毒有害物质的空间与作业地点隔开。
5、清除及置换
当有限空间内残留有挥发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气体的物质时,需要使用水、水蒸气、惰性气体或新鲜空气进行蒸煮、清洗、置换或吹扫。当使用前三类介质置换后,应进行充分通风,防止有限空间内缺氧。
6、通风和检测
有限空间作业应当严格遵守“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原则。在作业前,作业人员应先对有限空间进行充分通风。通风管应置于有限空间中下部,进行充分通风,且严禁用纯氧进行通风。通风后,使用泵吸式气体检测报警仪检测硫化氢、一氧化碳、氧含量、易燃易爆气体以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有限空间作业环境气体浓度如不符合标准情况,应重复通风检测程序,直至符合要求。
7、个人防护用品
进入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应穿戴全身式安全带,使用安全绳;当作业环境较为复杂,仍存在危险的情况下,应使用送风式长管呼吸器或钢瓶式空气呼吸器。
8、作业与监护
(1)作业前清点作业人员和工器具。
(2)应采取通风措施,保持空气流通,并且对作业场所中的有毒有害气体进行连续监测。
(3)监护者应坚守岗位,与作业者进行持续的沟通,全程进行持续监护,不得脱岗。
(4)当作业者出现身体不适、气体检测报警仪报警等情况下,应及时停止作业,撤离作业场所。
9、交叉作业
存在交叉作业时,采取避免互相伤害的措施。
10、作业结束
有限空间作业结束后,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应当对作业现场进行清理,撤离作业人员。
★注意事项:
1、检测的时间不得早于作业开始前30分钟。
2、作业中断超过30分钟,作业人员再次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应当重新通风、检测合格后方可进入。
3、作业场所存在可燃性气体、粉尘的,其电气设施设备及照明灯具的防爆安全要求。
四、小结
针对近年来各地方屡次发生的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事故,我们应该要大力加强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做到防患于未然,防止事故的发生。应加强安全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与安全技能;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保障各项安全措施的落实;做好作业前的风险识别和危险性评估,做好应急准备;同时要严格执行票证制度,做好清洗和置换、通风、检测、作业的各个环节工作,才能有效防止事故的发生。对于从事污水井、化粪池、地下管道施工,以及新建、在建有限空间等作业的单位,严禁在未采取规定防护措施、未配备规定防护装备、未接受岗前安全培训、未对作业现场通风检测的情况下,下井进行作业。一旦发生事故,要立即向有关部门报警求救,禁止在未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的情况下盲目施救。现场监护人员必须取得特种作业人员资格证书方可上岗进行作业。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