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受限空间作业,我想谈谈
一、术语和定义
受限空间作业涉及的术语主要包括:受限空间、受限空间作业、隔离式防毒面具、空气呼吸器、救生绳、气体检测仪。
受限空间:各类塔、釜、槽、罐、炉膛、管道、容器、以及地下室、坑道、下水道或其他封闭和半封闭场所。
受限空间作业:根据行业标准HG 30011-2013《生产区域受限空间作业安全规范》的定义,进去生产区域的受限空间进行作业。
防毒面具:是个人特种劳动保护用品,也是单兵防护用品,戴在头上,保护人的呼吸器官、眼睛和面部,防止毒气、粉尘、细菌、有毒有害气体或蒸汽等有毒物质伤害的个人防护器材。
空气呼吸器:是一种自给开放式空呼吸器,空气呼吸器广泛应用于消防、化工、船舶、石油、冶炼、仓库、试验室、矿山等部门,供消防员或抢险救护人员在浓烟、毒气、蒸汽或缺氧等各种环境下安全有效地进行灭火,抢险救灾和救护工作。
救生绳:救生绳是上端固定悬挂,供人们手握进行滑降的绳子。救生绳主要用作消防员个人携带的一种救人或自救工具,也可以用于运送消防施救器材,还可以在火情侦察时作标绳用。
气体检测仪:气体检测仪是一种气体泄露浓度检测的仪器仪表工具,主要是指手持式/固定式气体检测仪。主要利用气体传感器来检测环境中存在的气体种类。
二、受限空间作业风险分析
受限空间作业时如果没有做适当的防护措施和现场检测,容易造成中毒事故、爆炸事故,造成人员伤亡。
中毒事故发生的地点主要是:污水井、发酵池、压力容器、下水道、地下室。
受限空间作业中人的不安全行为主要有:首先作业人员未对作业场所进行气体检测;未佩戴防毒面罩;未佩戴呼吸器;认识不到危险的存在;
受限空间作业管理方面的问题主要有:未提供合格的个人防护用品;监督管理不到位或对危险源视而不见;教育培训(安全交底)未落实、不深入或效果不佳;未明示现场危险。
三、受限空间作业的安全要求
1、安全隔离(设备)
< >设备上所有与外界联通的管道和孔洞应与外界有效隔离;管道安全隔离可插入盲板或拆除一段管道进行隔离,不能用水封代替盲板;用电设备电源进行有效切断,上锁并加挂警示牌;清洗置换(设备)
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前应进行清洗或置换,并达到下列要求:
(1)氧气含量18%~21%
(2)有毒气体浓度符合GBZ 2的规定
(3)可燃气体应在正常爆炸限内
3、通风
(1)保持受限空间内空气的良好流通。
(2)打开所有人孔、手孔、风门、烟门进行自燃通风。(设备)
(3)采取机械通风
4、监测
(1)作业前应对设备内气体进行采样分析,分析合格后方可进行。
(2)分析设备应在校验有效期内,使用前应保证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3)作业中应定时进行监测,如情况异常时应停止作业,撤离现场,现场恢复正常后方可恢复作业。
5、个体防护措施
(1)在缺氧或有毒的受限空间作业时,应佩戴隔离式防护面具,并栓带救生绳。
(2)在易燃易爆受限空间作业时,应穿防静电工作服和工作鞋,使用防爆工具。
(3)在有酸碱等腐蚀性介质受限空间作业时,应穿戴好防酸碱工作服、工作鞋和手套。
6、监护
(1)受限空间作业,应办理受限空间许可证并在受限空间外设专人监护。
(2)监护人员应同作业人员检查安全措施,统一联系信号。
(3)监护人员不得脱离岗位,并应掌握作业人员的人数和身份。
参考标准:HG 30011-2013《生产区域受限空间作业安全规范》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