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的健康管理
来源:悦安健康
编辑:悦安健康
时间:2018-03-27
近20年来,我国由于从传统到更“西化”的饮食和生活方式改变、快速城市化和工业化等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已使我国心血管病剧增。其中,高血压、肥胖或超重、体力活动下降、吸烟率居高不下和饮食不健康等问题尤为突出。据研究估计,高血压导致了约40%的心脏病发作或卒中,体力活动下降与70万心血管病发病增加有关,肥胖或超重与60万发病相关。 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调查显示,2005年中国人群的前5位死因分别是脑卒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冠心病、肺癌和肝癌,均为慢性病。
2006年,卫生部与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发布了《中国慢性病报告》及全球报告《预防慢性病——一项至关重要的投资》,报告显示慢性病正在严重威胁全球人民的健康与生命,已经成为全世界几乎所有国家成人最主要的死因。
2015年6 月 30 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在其官网发布《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 年)》,主要结论如下:营养不良状况改善明显,但超重肥胖问题凸显;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病、糖尿病患病率分别为 25.2%、9.9%、9.7%;心脑血管病、癌症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为居民主要死因;现有吸烟人数超过 3 亿,男性吸烟率达 52.9%;成人年均酒精摄入量为 3 升;不健康饮食是慢性病发生、发展的主要行为危险因素。
2012年全国18岁及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5.2%,糖尿病患病率为9.7%,与2002年相比,患病率呈上升趋势。
40岁及以上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病患病率为9.9%。根据2013年全国肿瘤登记结果分析,我国癌症发病率为235/10万,肺癌和乳腺癌分别位居男、女性发病首位,10年来我国癌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心脑血管病、癌症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为主要死因,占总死亡的79.4%,其中心脑血管病死亡率为271.8/10万,癌症死亡率为144.3/10万(前五位分别是肺癌、肝癌、胃癌、食道癌、结直肠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为68/10万。 2016年9月2—3日,中国慢性病大会在京召开,会议主题为“综合防控,减少早死”。
到2030年,我国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将有所下降,但由于人口老龄化以及传染病患病人数逐年下降等因素,因慢性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比例将由目前的86%增至90%。 慢性病,又称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指一类病程漫长,无传染性,不能自愈,目前也几乎不能被治愈的疾病,主要包括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精神心理性疾病等一组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慢性病的发病原因60%取决于个人的生活方式,同时还与遗传、医疗条件、社会条件和气候等因素有关。在生活方式中,膳食不合理、身体活动不足、烟草使用和有害使用酒精是慢性病的四大危险因素。 慢性病病程长,多为终生性疾病,随着疾病的发展,表现为功能进行性受损或失能,引起严重并发症以及较高的致残率或死亡率,导致医疗费用的迅猛上涨。慢性病对家庭也会产生严重影响,由于慢性病很难彻底治愈,需要长时间的陪护、转诊、帮助料理生活起居,然而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仍然处于起步阶段,长期以往会消耗家庭经济积蓄和家人精力。 近10年来,健康管理的理念在我国得到广泛的认同,主要根源于全社会对慢性病防控的需求。
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要求加强我国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
2015年8月20日举行的第四届中国健康生活方式大会上,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王陇德院士强调,“慢性病防治已成为全社会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要实现慢性病防控的全球目标,必须继续在改变不良生活方式上下大力气,在控烟、促进健康饮食,身体活动,减少食用有害酒精等方面做出更大努力。
40%的癌症可以预防,30%的因癌症死亡可以避免,(前提是)基于我们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 健康管理就是对个体和群体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过程。慢性病健康管理的核心内容就是对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的监测、评估和干预。
慢性病的发生、发展一般有从正常健康人→低危人群→高危人群(亚临床状态)→疾病→并发症的自然规律。从任何一个阶段实施干预,都将产生明显的健康效果,干预越早,效果越好。 因此,上海悦安健康促进中心推出慢性病健康管理系列讲座,全程全面地提供慢性病健康管理服务,致力于帮助和指导民众了解慢性病及其健康危险因素,纠正不良的行为和生活方式,降低慢性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病风险,努力实现预防为主、主动健康的目标。
2006年,卫生部与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发布了《中国慢性病报告》及全球报告《预防慢性病——一项至关重要的投资》,报告显示慢性病正在严重威胁全球人民的健康与生命,已经成为全世界几乎所有国家成人最主要的死因。
2015年6 月 30 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在其官网发布《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 年)》,主要结论如下:营养不良状况改善明显,但超重肥胖问题凸显;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病、糖尿病患病率分别为 25.2%、9.9%、9.7%;心脑血管病、癌症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为居民主要死因;现有吸烟人数超过 3 亿,男性吸烟率达 52.9%;成人年均酒精摄入量为 3 升;不健康饮食是慢性病发生、发展的主要行为危险因素。
2012年全国18岁及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5.2%,糖尿病患病率为9.7%,与2002年相比,患病率呈上升趋势。
40岁及以上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病患病率为9.9%。根据2013年全国肿瘤登记结果分析,我国癌症发病率为235/10万,肺癌和乳腺癌分别位居男、女性发病首位,10年来我国癌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心脑血管病、癌症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为主要死因,占总死亡的79.4%,其中心脑血管病死亡率为271.8/10万,癌症死亡率为144.3/10万(前五位分别是肺癌、肝癌、胃癌、食道癌、结直肠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为68/10万。 2016年9月2—3日,中国慢性病大会在京召开,会议主题为“综合防控,减少早死”。
到2030年,我国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将有所下降,但由于人口老龄化以及传染病患病人数逐年下降等因素,因慢性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比例将由目前的86%增至90%。 慢性病,又称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指一类病程漫长,无传染性,不能自愈,目前也几乎不能被治愈的疾病,主要包括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精神心理性疾病等一组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慢性病的发病原因60%取决于个人的生活方式,同时还与遗传、医疗条件、社会条件和气候等因素有关。在生活方式中,膳食不合理、身体活动不足、烟草使用和有害使用酒精是慢性病的四大危险因素。 慢性病病程长,多为终生性疾病,随着疾病的发展,表现为功能进行性受损或失能,引起严重并发症以及较高的致残率或死亡率,导致医疗费用的迅猛上涨。慢性病对家庭也会产生严重影响,由于慢性病很难彻底治愈,需要长时间的陪护、转诊、帮助料理生活起居,然而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仍然处于起步阶段,长期以往会消耗家庭经济积蓄和家人精力。 近10年来,健康管理的理念在我国得到广泛的认同,主要根源于全社会对慢性病防控的需求。
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要求加强我国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
2015年8月20日举行的第四届中国健康生活方式大会上,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王陇德院士强调,“慢性病防治已成为全社会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要实现慢性病防控的全球目标,必须继续在改变不良生活方式上下大力气,在控烟、促进健康饮食,身体活动,减少食用有害酒精等方面做出更大努力。
40%的癌症可以预防,30%的因癌症死亡可以避免,(前提是)基于我们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 健康管理就是对个体和群体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过程。慢性病健康管理的核心内容就是对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的监测、评估和干预。
慢性病的发生、发展一般有从正常健康人→低危人群→高危人群(亚临床状态)→疾病→并发症的自然规律。从任何一个阶段实施干预,都将产生明显的健康效果,干预越早,效果越好。 因此,上海悦安健康促进中心推出慢性病健康管理系列讲座,全程全面地提供慢性病健康管理服务,致力于帮助和指导民众了解慢性病及其健康危险因素,纠正不良的行为和生活方式,降低慢性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病风险,努力实现预防为主、主动健康的目标。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