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热翻天” 警惕高发“热病”
“热射病”是中暑最严重的一种类型,人体因高温引起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体内热量过度积蓄,从而引发神经器官受损。“热射病”主要症状为高热、昏迷、抽搐,甚至呼吸衰竭,属重症中暑,死亡率高达70%。
周日下午,小郑顶着酷暑烈日出门,4小时连续上居民家送水,一下倒在地上。附近居民紧急将他送往同济医院急诊科救治。
医生提醒,一旦发现热射病患者,要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做好急救。急救时首先要做到通风,将患者立即移到阴凉、通风的地方,为其服淡盐水或含盐清凉饮料。
申城近日“热翻天”,不少市民纷纷病倒。记者探访中山、市一、市六、长海、长征、市十、同济、东方医院等各大医院门急诊,目睹发热、中暑、中风、车祸、心梗、脑猝的发病呈现高峰。据专家介绍,酷暑当头,发病出现较多的有热感冒、热中风、热痉挛、热衰竭、热腹泻、热射病等,医生提醒市民夏天需谨防这6大高发“热病”。
老人热天过度疲劳 出现“热衰竭”
满头大汗冲凉 “热感冒”不请自到
东方医院世博园医疗站站长吴伟医生介绍,由于游客数量和气温频频上升,有头昏眼花等轻微中暑症状者不少,其中儿童和青少年中暑,最典型的轻度症状就是发生热痉挛,患者由于在高温环境中,身体不停出汗,丢失大量氯化钠,使血钠过低,引起四肢甚至全身肌肉痉挛,肚子疼痛。此时可以在痉挛部位稍加按摩。并用冰毛巾冷敷。
一位60多岁男性患者,躺在市六医院急诊室。他已经重度昏迷,体温达42℃,全身皮肤干燥,血压已经测不出来,脸色苍白、脉搏微弱、呼吸急促。
市一医院急诊重症救治科主任贡伟介绍,近日每天700多急诊病人中,患“热感冒”的人最多,大多突发高热,体温在39度以上。其中,不少是年轻的白领。由于室外烈日直射,人体汗流浃背,表面体温很高,此时贪图一时凉快,对着空调猛吹,或用凉水冲澡,“热感冒”就会不请自到。一些年轻的白领,因天热消耗大量能量,再加上胃口不好,势必会降低身体的抗病能力。所以高温天要忌受热后“快速冷却”而患热感冒。
“好不容易排3小时的队,没想到刚要进场馆后,孩子竟四肢发抖,直叫肚子疼痛。 ”中午时分,游客小沈背着她5岁的孩子急匆匆走进世博园医疗站,护士赶紧在孩子痉挛部位按摩,并给孩子倒了一杯盐开水。
上周日,白领小张加班,在外贸货场理货。高温天露天作业,让他汗流浃背,好不容易下班,满头大汗的他赶快用凉水洗澡。到了晚上,他身体开始发热,头昏沉沉的,一量体温,竟感冒发烧到39度以上。
小郑被送到医院时,体温已经高达41℃,血压低至休克水平。医护人员检查发现患者已经存在肾功能不全,急性心肌损伤和呼吸衰竭。
市北区饮用水送水工小郑近日活太忙,因天太热,公司接到市民要求送水的业务单子大增,小郑每天要连续送水8小时以上。
露天排队3小时 孩子出现热痉挛
临床表现显示,小郑符合重症中暑中的“热射病”特征。同济医院急诊内科主任吴先正说,“热射病”很危险,很可能会因抢救不及时而死亡。
医生提醒,游客和孩子在观博期间一定要量力而行,高温下好动而大量出汗容易造成脱水和电解质紊乱,使血钠过低。如果有头晕乏力、恶心呕吐等中暑先兆的游客最好到阴凉点进行休息。出门前可以带上遮阳伞、防暑降温的物品,备一些盐,在园区冲一些淡盐水喝。
4小时顶烈日送水 患上“热射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