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上海急救培训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急救 > 疾病急救 > 正文

15天内连续2名马拉松跑者猝死,正确赛道急救该如何做?

来源:网络整理 编辑:管理员 时间:2018-03-12

  据多个媒体报道,11月19日,重庆半程马拉松中,一33岁男性跑者在19公里处突然倒地,心脏骤停、呼吸停止,最终抢救无效身亡。

  11月5日,河南省新乡马拉松中,一选手在2公里处倒地,经抢救无效死亡。

  “猝死”成为跑圈2017年终话题。

  马拉松猝死,怎么预防?  

  连续的噩耗,让不管是跑步爱好者、赛事组织者还是普通大众,在各地马拉松的热情高涨中都开始关注,如何预防马拉松猝死。

  从医疗上,主要是三关。

  1. 赛前体检,但目前体检规范尚不统一。且据说参赛者出于省事或其他目的,造假者不少,赛事组织方限于人力投入等原因也存在把关不严。

  2. 赛中,现场急救人员待命,配备足够的AED(自动体外除颤器),现在逐渐改善。11月11日湖北咸宁和11月12日江西南昌马拉松中,现场CPR心肺复苏加AED除颤,成功救回两位心脏骤停跑者。

  3. 获救人员的评估,避识别隐匿的心脏疾病和避免再发心脏骤停。逝者死亡分析以积累资料,改进防治措施,这方面国内做的还远远不够。

  运动员,要注意赛前训练准备,量力而行。

  运动相关猝死研究,且看NEJM

  运动中的猝死大部分为心源性。

  11月16日NEJM发表了一项关于竞技体育中的心源性猝死的研究。该研究试图回答两个问题:第一,运动中猝死的发生率;第二,筛查体检虽被用以识别高危心跳骤停运动人员,但其有效性存疑。

  研究人员调查加拿大安大略省一具有约300万12-45岁人口的地区,其中运动人员约35万,回顾2009-2014年1850万人口*年的数据,测算所有人员总运动时长为210万年。期间该地区共发生3825例心跳骤停。

  筛选后,发现74例为运动中或运动结束1小时内发生的心跳骤停案例。其中16例为竞技性运动中发生,7例获救,9例死亡,余58例为非竞技运动中发生,26例获救,32例死亡。

  16例竞技运动中的猝死案例逐一分析。按运动项目,跑步、足球各4例,篮球、冰球、柔道各2例,棒球、橄榄球各1例。死亡9例中除1例外都行尸体解剖,获救者中3例行基因检测,其中1例发现一处意义未名突变。

  猝死病因分析,其中3例为心肌缺血,3例为冠脉异常,6例为原发心律失常,2例为肥厚型心肌病,2例为心脏震荡(Commotio cordis),肥厚型心肌病2例都死亡,其中1例既往曾行心超、心电图检查,另1例心肌缺血和1例冠脉异常者曾行心超、心电图检查,以上3例前检查都为正常结果,余13例未曾行以上检查。

  统计得出,每10万年时长的竞技运动中,发生0.76例心脏骤停。其中猝死案例中,具有心脏结构异常者比例较低,筛查不一定能发现心脏异常。

  根据中国田协的相关数据统计,在近三年时间里,国内的马拉松赛事中已经有超过16人猝死。期盼国内类似该NEJM文章这样的严谨调查研究。

  当然各方做好预防工作,主办方严格执行《中国马拉松及相关运动赛事等级评定标准》等规定,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马拉松赛道急救,AED移动救护流程

  对于马拉松赛道急救,“急诊夜鹰”发文指出在早期阶段就地实施按压、除颤、用药,然后再考虑转移,从而抓住急救的黄金时间段实施高质量的心肺复苏。在此将“马拉松赛道急救AED移动救护流程”分享给大家。

  1. 识别心脏骤停

  当遭遇或者接到急救呼叫,到达患者身边时,首先要通过反应、呼吸(和脉搏)来确认倒地者是心脏骤停,判断方法要对、判断时间要够。不可贸然开始按压。

  2.  使用AED

  一旦确认心脏骤停,就马上使用AED,打开AED,黏贴电极片,让机器分析心律、按语音提示实施除颤 。若有其他人配合,可以在操作AED过程中保持胸外按压(仅在AED分析心律和按下电击按钮时暂停按压)。

  3. 在AED分析心律同时,呼叫指挥中心。

  此时位置定位可以汇报周边志愿者号码(每100米一个志愿者)。

  4. 在AED电击前或者电击后,使用单纯胸外按压,省略人工呼吸步骤,此为延迟通气策略。

  适用于这种赛道目击下的心源性心脏骤停,将主要力量放在高质量的胸外按压和除颤上。国内马拉松赛道上,大部分被救活的案例都是在这个阶段,胸外按压加AED除颤1-2次,就活了,甚至爬起来要接着跑。

上海急救培训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7-2018 悦安健康网 版权所有  

上海急救培训中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