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莫叫“心”受累(2)
不少人有在长途行驶的车上吃零食的习惯,在车上吃零食,尤其是紧急刹车或收到惊吓时要小心零食落入气道引发窒息。在旁人不小心发生异物窒息时,切勿慌乱,可运用海姆里克法进行施救。怎么做?很简单,就是压肚子。当有人发生异物窒息时,赶紧站到他的背后,环抱住他的上腹部,并用拳头向内、向上顶,顺利的话,他会把异物咳出来。如果患者是婴幼儿,要赶紧把他抱起来,使其头向下低于臀位,拍其背部。如果患者已昏迷,那么使他平卧,压其腹部。自救时,可以自己往椅背上顶腹部,也能使异物排出。“压肚子”是多么简单的方法,对己对人却非常重要。
1、 起早赶路防寒“心”
4、 高领围巾紧箍“心”
10、心跳骤停会救“心”
9、 情绪波动连累“心”
回家的路,有多少“酸甜苦乐咸”,可谓是五味陈杂,有的人急性子,遇到不舒心的事就会上了“脾气”。 从健康角度来讲,闲气、怨气、闷气、赌气和怒气这五种气,不仅让人心情变差,还会在身体里留下“不良记录”。专家指出,生气时面色苍白、嘴唇发紫、手脚冰凉,天长日久,会导致免疫功能低下,脏器病变。特别是身体不好的老年人,在生气的时候血压瞬间上升,很容易出现脑溢血、心脏病和心肌梗死。
归心似箭,人群拥挤易引发肢体冲突,尤其捶击心前区部位时,可发生“心脏震荡综合征”。心脏震荡综合征是指突然受到撞击健康人胸前的心脏区域而引起的猝死。春运路上,人流量较大,无论是嬉戏打闹还是发生肢体冲突,切不可捶击对方心脏,避免发生不可挽回的损失。
3、 睡于车中需唤“心”
2、 长途久坐勤护“心”
5、 拥堵动气勿撞“心”
8、 异物窒息要当“心”
春运路上由于条件限制,饮食不规律、卫生条件差等情况也会发生,这样容易造成腹泻严重时易导致脱水引发电解质紊乱。根据重量计算,人体内水分约占60%,正常人通过饮用水分补充体液,当体液不足,也就是“脱水‘时,病人会出现无泪、口腔干燥、砂纸样舌面、尿色深黄,而且一天总尿量也会减少。电解质紊乱比如低钾血症可致心律失常,严重者,出现心跳加速、血压变化、休克甚至死亡。
“春运”被誉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周期性的人类大迁徙。走上回家之路的人越来越多,天气变化多端,路途长短不一,心情也都是错综复杂,但都希望能够平安健康回家与家人团圆。回家有一个好“心”情是必须的,因此,我们必须做足功课,防患于未然,不让“心”受累。
在我们的颈部两侧,距喉结左右各5~6 厘米,黄豆大小的结构叫颈动脉窦,是颈总动脉向上分支的膨大部位。颈动脉窦也叫“动脉压力感受器”。它的血管壁上有大量密集的压力感受神经末梢,能敏感地感受动脉血压的变化,以调解动脉血压的相对恒定,也能感受外界的按压刺激,反射性地抑制心脏跳动。冬天,围巾或高领衣服是许多人出门时的保暖神器。但如果勒的太紧,压迫颈动脉窦时,其所承受的压力是要远远超过循环血压的。这种强大的压力刺激,会反射性地引起心脏功能抑制或心脏功能衰竭,使人心率骤减、心力衰弱、血压迅速下降,并因脑供血、供氧不足而很快导致昏厥;同时,它还会引起长时间的反射性闭气,使呼吸骤停。
春运回家过年,是中国老百姓拽不走的情结,在这举家团圆的美好时刻,也要警惕心跳骤停的发生。对于老龄化社会的今天,老年人的心跳骤停的心肺复苏成功率依然很低,主要原因是传统的胸外按压心肺复苏方法使老年人几乎无例外地出现胸肋骨骨折,严重影响了心肺复苏的成功率,胸路不通走腹路的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术就派上了用场,我们要学习掌握。腹部提压心肺复苏采用腹部提压心肺复苏仪对腹部进行提拉与按压,通过使膈肌上下移动改变胸腹内压力,建立有效的循环和呼吸支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