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上海急救培训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急救 > 疾病急救 > 正文

夏天“热晕人” 防暑有法

来源:网络整理 编辑:管理员 时间:2018-03-01

  重度中暑又称热射病或日射病,表现为高热、昏迷、惊厥和多器官衰竭。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患者,发生重度中暑后,皮肤常干燥无汗。重度中暑是一种致命性急症,病死率极高,常死于呼吸、循环系统衰竭,或急性肾衰竭。

  中暑有哪些表现

  婴、幼儿由于体温调节功能不健全,皮肤散热功能差,不注意喂养,水分摄入少和中暑防护措施差,婴、幼儿,特别是整天用衣物包裹的新生儿也可成为中暑高发人群。

  轻度中暑除先兆中暑表现外,还有肌肉痉挛疼痛或直立性晕厥,体温轻度升高、面色潮红、皮肤灼热、脉搏增快、呼吸急促和血压下降等脱水表现。

  改善居住环境对于年老体弱、慢性疾病患者及产褥期妇女,在高温、高湿季节,应在通风良好、温度适宜的房间中居住。并且适当补充防暑饮料,注意合理营养膳食。在高温季节要尽可能地减少外出活动。

  长期服用抗胆碱药(如阿托品、安坦、颠茄等)和利尿药或β受体阻断药者由于药物抑制汗腺分泌和影响血液循环功能,可促发或加重中暑。

  老年人患有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和严重糖尿病等久病卧床患者,由于重要器官功能减退、体温调节功能障碍和生活自理能力降低,在通风不良的住所中易发生中暑。2003年8月热浪席卷欧洲,连续10天高温后,在法国约有1万人死于中暑,其中82%为85岁以上的老年人,大部分在家中死亡。2005年6月,印度酷暑降临,热浪滚滚,一周内因中暑死亡1 200例,仅6月19日一天就有370人死于中暑,多数是年龄在50岁以上的患者。

  古人云,良医治未病不治已病。治病不如防病,宣传有关中暑的科学常识和预防措施是防止和杜绝中暑的关键。

  孕、产妇中、晚期妊娠妇女由于体内代谢增加,热适应能力降低,在炎热夏季,如不注意采取防暑降温措施,也易发生中暑。某些产妇受“月子里不能受风和着凉”的旧习俗的影响,在炎热暑天仍深居紧闭门窗的室内,身穿厚衣,扎袖口和裤腿,唯恐“受风、着凉”,因此常有产褥期中暑事件发生。

  哪些人在什么时候容易发生中暑

上海急救培训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7-2018 悦安健康网 版权所有  

上海急救培训中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