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进补有讲究(4)
睡前用高桶沐足20-30分钟,加入川椒粉20克/次,水要没过脚踝,最好达小腿位置。烫脚时随加热水,先温后热,使足部烫得发红。随即搓脚心,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为涌泉穴。先以立起右脚,足趾着桶底,用左足心擦搓右足后跟,起到擦搓左足涌泉穴的作用。这样日数擦搓一百下,再换擦搓右涌泉穴一百下为一轮。如此做三轮共左右三百次即可。涌泉穴是肾经的首穴,意为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所以,涌泉穴是神经上的保健要穴。川椒辛、温,入脾、胃、肾经,沐足可交通阴阳,调养阳虚体质。
那么现在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怎样通过合理膳食达到保暖和养生保健目的。
说起进补,很多人一下子可能就想到了美味的羊肉、牛肉、花胶等各种各样美味的食物。其实,除了食物可以帮助我们进补之外,在严寒的冬季,做上几壮艾灸,调整一下经络脏腑的机能,岂不是另一种形式的“进补”?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学上几招,利用冬季进行灸法温补,来为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阳虚人群 在冬季让身体暖起来
当然,民以食为天,无论是什么季节,大家总会有各种各样想吃的食物,但是在养生保健的角度,还是有些性质寒凉食物建议少食或不食,比如生冷之品(冰镇饮品,刺身等),非当季水果(西瓜、哈密瓜等),苦寒性蔬菜(芥菜、苦瓜、冬瓜等)。但是虽然大部分水果蔬菜性质偏寒凉,但是都是维生素,膳食纤维等营养物质的重要来源,所以在食用时,或用温水泡热,或用生姜胡椒等辅料一起煮,调和寒热,这样才更加有利于健康。
雷火灸
举个例子:莲藕煲牛展,莲藕熟吃性温,和牛肉一样,具有补脾胃,益气血的功效;花生入脾,是健脾胃的“长生果”;生姜温中和胃。整个汤水搭配就能符合既温阳又养胃的特点,不会温补太过而生燥热之气。
是体质出了问题,可以先做个体质筛查,包括中医体质辨识、中医经络测试、红外热成像扫描、全身功能测试、身体成分分析,对自己的体质脏腑经络、寒热虚实有个全方位的了解。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摄,未病先防,己病早治,体现中医治未病理念的核心思想。
阳虚体质,是因为先天不足,或平素偏嗜寒凉损伤阳气,或久病阳亏,或年老阳衰等原因造成的阳气不足,以虚寒现象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形体特征:多形体白胖,肌肉不壮。常见表现:主要为平素畏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精神不振,睡眠偏多,舌淡胖嫩,边有齿痕、舌润,脉象沉迟而弱。或可见面色柔白,目胞晦暗,口唇色淡,毛发易落,易出汗,小便清长,大便溏薄。心理特征:性格多沉静、内向。发病倾向:发病多为寒证,或易从寒化,易病痰饮。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平素不耐寒邪,耐夏不耐冬,易感湿邪。
艾灸助您冬日“进补”
饮食养阳
易感冒人群 需注意调养
食材既能暖身,又不会上火
【原料】当归5g,生姜30g,羊肉500g。
睡前取俯卧位,以点燃的艾条距关元穴2-3厘米处施灸,局部有温热舒适感时固定艾条不动,若小腹内部有温热感传则效果更佳,每次灸30~40分钟,以灸至局部稍红为度,注意不要烫伤皮肤,每周连灸5天,休息2天。关元穴位于任脉(脐与耻骨联合连线的3/5处),为小肠募穴,足三阴经的交会穴,是历代养生保健首选穴之一,除改善阳虚体质外,还有培元固本、解除疲劳、预防衰老、祛病延年的作用。
寒冬腊月 合理膳食才能进补身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