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需要适应性强的安全员
虽然我国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但不可否认,很多企业员工安全生产、职业健康意识及法律意识依旧淡薄,安全问题依旧不容忽视。落后工艺、技术、装备和产能仍然大量存在于企业之中;企业安全主体责任不落实,安全生产基础薄弱,安全文化氛围不浓等问题依然突出。针对这种情况,作为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具体执行者,实践者,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只有充分理解、把握和运用自身的角色定位——安全生产工作的培训教育宣贯者、隐患排查管理者以及监督执法落实者,才能有效提升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杜绝安全生产事故发生,促进企业持续安全发展。
一、培训教育宣贯者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中明确规定:严格落实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切实做到先培训、后上岗。推进安全文化建设,加强警示教育,强化全民安全意识和法治意识。
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安全生产“十三五”规划》中也明确提出:构建责任明确、载体多样、管理规范的安全培训体系,完善安全生产考试考核基础条件,健全安全培训专业师资库,完善培训教材和考核标准。
加强高危行业生产一线技能人才安全生产培训,建立健全全覆盖、多层次、经常性的产业工人安全生产培训制度。建立高危行业农民工岗前强制性安全培训制度。
这些都对安全管理人员在强化舆论宣传引导、提升员工安全素质及倡导企业安全文化方面提出了明确具体的任务和要求,安全管理人员要做安全生产工作的培训教育宣贯者。
培训教育宣贯就是要积极倡导和弘扬“安全发展”的安全文化,狠抓安全生产与职业卫生宣传教育培训,完善企业安全培训机制:
一方面要建设安全培训讲师等专业团队,编制完善培训教材和考核标准,每年年初应制定年度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教育培训计划,纳入本单位生产经营总体计划,一并下达执行;建立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档案,做到一人一档,如实记录每位员工参加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教育培训的时间、内容以及考核结果等;
另一方面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地进行全员宣传教育,结合安全活动,传播安全文化。
具体来说:
一是要编制安全教育教材,并组织实行全员安全培训,保证企业负责人、部门负责人、班组长、一线员工(含派遣制和临时用工)每年需接受一定学时的安全培训,并参加一次安全生产考试;
二是针对调入、招入、分配、转岗、复岗、实习员工在内的所有新入厂职工,组织开展三级安全教育,同时,对于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或者使用新设备的从业人员,要进行专门教育和培训;
三是要充分利用企业内网、内刊、微信交流群等多种方式,大力宣传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事故预防、案例警示教育、职业防护、知识技能培训等相关知识,展示企业安全文化,体现企业安全理念、营造浓厚安全氛围,传播共享安全管理改善成果,提高全员的安全管理理念和技能;
同时,还应积极开展的“安全生产月”、“安康杯”、“安全示范岗”、“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等系列活动,深入基层传播安全文化,将安全知识潜移默化地传输给每位员工。
二、隐患排查管理者
当前在很多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传统和新型生产经营方式并存,落后工艺、技术、装备和产能大量存在,导致各类事故隐患和安全风险交织叠加。这对安全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