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SE管理中的墨非定律
根据大量的事故统计与分析,60%~90%的电力事故主要是由于人们存在侥幸心理和麻痹大意的思想所造成的,但又都是小概率事件。如何避免和减少此类事故的发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头等大事。笔者受墨菲定律的启发,通过对安全管理过程的分析和研究获得如下结论:消除有关人员的侥幸心理和麻痹大意思想的有效方法和措施是充分发挥安全管理的警示职能。
墨菲定律
墨菲定律的产生于一个并不精彩的故事。故事的起源地在美国。据说事情发生在1949年,一位名叫墨菲的空军上尉工程师,认为他的某位同事是个倒霉蛋,不经意地说了句玩笑话:“如果一件事情有可能被弄糟,让他去做就一定会弄糟。”这句笑话在美国迅速流传,并扩散到世界各地。在流传扩散的过程中,这句笑话逐渐失去它原有的局限性,演变成各种各样的形式,其中一个最通行的形式是:“如果坏事有可能发生,不管这种可能性多么小,它总会发生,并引起最大可能的损失。”这就是著名的“墨菲定律”(虽然墨菲本人并不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他说这句话的本意也并非如此,但勿用置疑:墨菲对这句话拥有完全自主的“知识产权”,所以后人只好将此定律冠以其名。
这个定律真的这么神奇么?还是冥冥中有人作祟?回顾一下你的生活,是否真的是这样呢?不带伞时,偏偏下雨;带了伞时,偏不下雨!在门外电话铃猛响,进了门就不响了;你等的车总是不来,你不等的车已经过去了好几辆;你打翻的杯子里总是有水(茶,咖啡,等等难以清理的东西);你总遇到不想遇到的人;回到家门口发现没带钥匙,而且这时候家里肯定没人;在超市买好东西的时候,结帐的队伍肯定排长龙;要出门的时候总是发现找不到钥匙(或手机、钱包);出门坐车的时候,等的那一辆车迟迟都不来;直到无可奈何的坐上了出租车,下意识的回头一看,那该死的巴士这时候正好缓缓的进站……这样的事总是无可奈何,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却是时常发生!我觉得很难以置信,世界上的倒霉事为什么这么巧合?你或许也会有同样的感觉。
墨菲定律的基本观点
在数理统计中,有一条重要的统计规律:假设某意外事件在一次实验(活动)中发生的概率为p(p>0),则在n次实验(活动)中至少有一次发生的概率为:
Pn=1-(1-p)n
由此可见,无论概率p多么小(即小概率事件),当n越来越大时,pn越来越接近1。这一结论被著名学者墨菲应用于安全管理,他指出:做任何一件事情,如果客观上存在着一种错误的做法,或者存在着发生某种事故的可能性,不管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小,当重复去做这件事时,有某人按照错误的做法去做,事故总会在某一时刻发生。也就是说,只要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存在,不管可能性多么小,这个事故迟早会发生的。例如,在维修中,忘记恢复接线、未核实软件功能是否掩盖等小概率事件,通过维修人员的努力,可以减少差错的发生,但不能杜绝这种差错的发生。人们把这个结论称为“墨菲定律”。长期的安全管理实践,证明了这一结论的正确性
墨菲定律的内涵解析
“墨菲定律”诞生的时期,正是人类社会高速发展的时期。各类物质快速增长,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人类社会在一定程度上战胜了自然界的限制:飞机上了天、火箭升了空、原子弹爆了炸......人们对未来充满着希望,乐观。在这个时候,人们觉得一切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一切都在人类的掌握之中。但事实上,人类的发展与智慧对于茫茫宇宙来说,只是九牛一毛,不值一提;人类也在不断地犯错,各类灾害、事故也在不停地发生。比如,虽然我们一直期望车祸不要发生,但最终来来往往的道路上总是避免不了会出现种种事故;最近的广东九江大桥在一艘货轮“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的撞击下,轰然而塌。虽然我们期望不发生人为责任事故,但#4机组漏油………具体到企业,我们会发现:如果某个工位存在工伤的隐患,那么这个隐患迟早会变为现实;如果你觉得某位同事对你有意见,过不了多久,你就会从其它同事那里得知这位同事对你有所不满;......这些事情上我们都能见到“墨菲”的身影。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