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调查及分析
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呈高速增长趋势,而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医学模式的转变,冠心病病人的病死率已明显降低,因此努力恢复和提高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机体功能已成为当前的首要任务。评价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QOL)作为新一代健康评价指标正逐渐被广泛接受 [1] 。2008 年11月至2009 年4月,我们采用由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编委会制定(刘江生执笔)的《中国心血管病人生活质量评定问卷》(CQQC)对286例冠心病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调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报告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来源于2008年11月至2009年4月我院老年心血管内科住院与部分门诊冠心病患者,共286例,年龄62 ~ 95,平均(76.3±10.2)岁,其中男188例(65.7%),女98例( 34.3 %),CHD 的诊断标准为冠脉造影证实狭窄≥50%,或有心肌梗塞病史。286例患者中心绞痛214例(74.8%),陈旧性心肌梗塞72例(25.2%);合并脑、肺、肝、肾等主要脏器疾病的有96例(33.6%)。
1.2 研究方法
采用由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编委会2008年修订(刘江生执笔)的“中国心血管病人生活质量评定问卷(CQQC)[2]。该问卷包括6项24个问题:即(1)项:体力,分2个问题:体力状况(又分4挡),参加康复运动状况;(2)项:病情,分6个问题:即心绞痛,心悸,呼吸困难,疾病对生活的影响,对疾病的认识,生死观;(3)项:医疗状况,包括对治疗的满意度,对经常接触的医务人员满意度2个问题;(4)项:一般生活,分5个问题:即饮食,失眠,自觉健康,性生活,娱乐活动;(5)项:社会、心理状况,分7个问题:即忧郁,焦虑,记忆力,智力,生活信心,亲人关系,夫妻关系;(6)项:工作状况,包括工作能力,工作人际关系2个问题。一般资料调查表: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家庭人数、医疗背景(医疗费用来源)、纽约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有无行经皮冠脉介入术(PCI)治疗,包括术后时间。作者增加了合并主要脏器疾病情况的项目。
1.3 参加康复运动的方法[2,3]
采取稳定的运动训练方式,如散步、快走、气功、保健操、太极拳等有氧运动。训练的频率:冠心病伴合并症的患者建议进行5~10 min的短时多次日常训练;单纯冠心病的患者建议更长时间(20~ 30 min)的训练,3~5次/周。训练的强度:主要是根据自我感觉,运动及运动后微出汗,但无明显不适;或根据运动后心率不超过100~110次/min并能在5min内恢复到运动前水平 。排除标准:静息状态下心悸、气促、胸痛、心绞痛、急性心衰、心率大于110次/min、严重心律失常、心电图示心肌较重缺血改变,均不能进行心脏运动康复。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根据分布情况行t 检验、Spearman相关分析等。所有数据均输入SPSS13.0统计软件完成统计分析。组间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CQQC各项目与运动次数、家庭人数、教育程度等关系用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 果
在286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中,每周参加康复运动≥3次的患者有155例(54.2%),单纯药物治疗组175例( 61.2%),PCI组110例(38.8 %) 。
2.1 每星期参加3次及以上康复运动的冠心病患者在体力状况、病情、医疗状况、一般生活、社会心理状况、工作状况等领域得分均高于未参加康复运动的患者(P均<0.01),结果见表1。表1 参加康复运动与否的冠心病患者中国心血管病人生活质量评定问卷(CQQC)评分结果比较(略)
2.2 合并有其他主要脏器(脑梗塞、慢性阻塞性肺病、肺心病、肝硬化、慢性肾功能不全等)疾病的患者各领域得分均显著低于单纯冠心病患者(P<0.05~<0.01),见表2。表2 合并其它主要脏器疾病的冠心病患者CQQC评分结果比较(略)
2.3 PCI治疗组各领域得分均显著高于单纯药物治疗组(医疗状况领域除外),(P<0.05~<0.01),见表3。表3 不同治疗方式患者CQQC评分比较(略)
2.4 相关分析
每周运动次数与体力状况、病情、医疗状况、一般生活、社会心理状况、工作状况等领域均呈正相关(r=0.13~0.52,P<0.05~<0.01);家庭人数除与体力状况和工作状况无关外,与其它领域呈正相关;教育程度除与医疗状况(包括对治疗和医护人员的满意度)、体力状况无相关外,与其余各领域均呈正相关。结果见表4。表4 CQQC各项目与患者每周参加康复运动次数、家庭人数、教育程度的相关分析(略)注:*P<0.05,**P<0.01。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