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上海急救培训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健身 > 健身计划 > 正文

冠心病患者正确运动方法

来源:网络整理 编辑:管理员 时间:2018-03-18

  冠心病的发生与体力活动过少有一定的关系,常从事体力活动有助于预防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运动疗法是冠心病防治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强体质、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恢复工作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1.运动目的

  改善心肌供血与供氧;全面提高健康水平,减少危险因素,防止冠心病的复发;消除不良情绪,获得良好精神状态和健康心理,增强恢复正常生活的信心。

  2.运动强度控制

  一些身体状况比较好、病情较为稳定的患者可选择运动强度为40%~80%最大摄氧量或70%~85%最大心率的运动,运动初期或机能状态稍差的患者应适当降低运动强度。总体来说,宜选择低强度、长时间的运动来达到增强心脏功能的目的,这种运动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和减少运动引起的危险性。一般而言,每周运动的次数不应少于3次,每次运动时间掌握在1小时以内。

  3.运动种类

  有氧运动是冠心病患者运动疗法最主要的方式,常用的包括步行、慢跑、游泳、骑车、登山等;医疗体操,如太极拳等。此外,适当的力量练习也有助于提高康复效果。

  4.基本运动方法

  根据不同患者的不同状况,可分为3组分别进行锻炼:

  基本组:心电图无明显改变、陈旧性心肌梗死、自觉症状不明显的患者,可编入本组。

  准备组:心绞痛、心电图缺血改变、陈旧性心肌梗死及急性心肌梗死恢复后期的冠心病患者,列入本组。

  观察组:心律失常、心绞痛频繁发作及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早期的冠心病患者,列入本组。

  (1)基本组

  注意事项:

  运动后心率控制在每分钟110-130次。对没有锻炼习惯的冠心病患者,开始锻炼时应严格控制运动量,运动后自我感觉良好者再逐步过渡到每分钟心率130次的运动量经医生检查确诊已符合本组要求,才能逐步进行锻炼。运动量要因人而异,加强自我监督,定期进行病情复查,避免快速、屏气、静止用力的动作。

  1) 步行

  具体方法:

  步行两段1000米平路。用15分钟走1000米,休息3-5分钟,再走1000米。以后可逐渐增加步行速度和持续时间。每日1-2次,每周4-6次。

  注意事项:

  步行时选择平坦道路,注意步态稳定,步幅均匀,呼吸自然,防止跌跤。中间可穿插急行,如体力不能耐受,可随时减慢速度。

  锻炼功效:

  简便易行,一般选择在优美环境中进行,可以使人心情愉悦。对改善心肺功能,提升摄氧能力效果最好。其中急行比散步对心脏的锻炼价值更大。

  2) 慢跑

  具体方法:

  每周4-6次,每次1000-2000米,心率控制在120次/分以下。以后可逐步加长跑步距离,但不应提高跑步速度。

  注意事项:

  只有在急行2000-3000米而无心绞痛发作者,才允许参加慢跑锻炼,适用于病情较轻、有运动基础者练习。运动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好心率,体力不能耐受时,可采取走-跑交替的形式降低强度。一般在清晨或傍晚进行。

  锻炼功效:

  比步行强度大,但又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能更有效地提高心脏功能。

  3) 登高:

  选择一个高度不超过50米,坡度为30度左右的坡,可先用15-20分钟登完,以后逐步缩短时间,上坡后休息10分钟,再用同样的速度下坡,每周3-4次。

  注意事项:

  强度相对较大。运动前要做好准备活动,运动结束后要做放松活动。如出现气促、晕眩等,应增加间歇时间,或多穿插平稳的呼吸练习。如有极度疲劳,胸闷或心前区有紧迫感和痛感,应立即停止运动。随身携带药物,以便在不适时及时服用。

  (2)准备组

  注意事项:

  严格控制运动量,每分钟最高心率不超过100次,要缓慢、柔和,结合呼吸进行运动。

  1) 散步:

  具体方法:

  先慢速(每分钟70-100步)走500米,再中速走1000米,最后用慢速走500米,每走一段可休息3-5分钟。每次走20-30分钟,每日1-2次。

  注意事项:

  运动前后要做准备活动和放松活动。运动后避免立即进行热水浴,以免发生血压下降及心率失常。

  锻炼功效:

  属于间歇性运动,可有效提高有氧能力,增强心脏功能。

  2) 医疗体操(中强度):

  具体方法:

  直立位,两臂自然下垂于体侧;两臂缓慢前上举,两掌相对,上体同时稍稍向后仰,深吸气;两臂放下,还原,呼气;重复6-8次。

相关文章:

栏目分类
上海急救培训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7-2018 悦安健康网 版权所有  

上海急救培训中心

Top